第34頁(第2/3 頁)
,謂其美也。視形勢成機,是臨事而成最妙處。帶筆者盡,細抽勿賒也。帶是迴轉走入之類,裝束身體,字含鮮潔,起下筆之勢,法有輕重也。盡為其著而後反筆抽之。翻筆者先然,翻轉筆勢,總而疾也。亦不宜長腰短項。疊筆者時劣,緩不宜長。起筆者不下,於腹內舉,勿使露筆。起止取勢,令不失節。打筆者廣度。打廣而就狹,廣謂快鍵,又不宜遲及修補也。
《觀彩章》開門見山雲:&ot;夫臨文用筆之法,復有數勢,並悉不同&ot;。
&ot;觀彩&ot;就是用筆之神彩,各種用筆中的運動方式和筆畫有不同的形態。文章具體地論述了藏鋒、側筆、結筆、想筆、息筆、蹩筆、厥筆、帶筆、翻筆、疊筆、起筆、打筆等運筆方法及其得失。
開要章第九
夫作字之勢,飭甚為難,鋒銛來去之則,反覆往還之法,在乎精熟尋察,然後下筆。作)不宜遲,不宜緩;而腳不宜賒,腹不宜促,又不宜斜角,不宜峻,不用作其稜角。二字合體,並不宜闊,重不宜長。單不宜小,復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開要章》根據字面上的解釋是揭示書法美要點的一章。這一章首先對筆畫的遲、緩、賒、促作了論述。文章雲:&ot;二字合體,並不宜闊,重不宜長。&ot;這是針對書法初學者常出現的毛病而論的,例如&ot;弱&ot;字、&ot;喜&ot;字不能寫得太闊,而&ot;炎&ot;字、&ot;呂&ot;字不能寫得大長,&ot;單不宜小,復不宜大&ot;,這也是好理解的,筆畫較少的獨立字,它在佈局中不能大小,而兩個單字組成的筆畫複雜的合體字,它在佈局中不能寫得太大。至於文中最後所述&ot;密勝於疏,短勝於長&ot;就不盡然了,書風主疏主密,難分軒輕,各有千秋,不能以此分高下,短勝於長是以王羲之的書法審美標準衡量的,因為他的字結體偏短,而王獻之與其父親的書風不同,他的字結體偏長同樣是美的。
節制章第十
夫學書作字之體,須遵正法。字之形勢,不得上寬下窄;如是則頭輕尾重,不相勝任。不宜傷密,密則似痾瘵纏身;不舒展也。復不宜傷疏,疏則似溺水之禽;諸處傷慢。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腰肢無力。不宜傷短,短則似踏死蛤蟆。言其闊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歟!
書法理論和其他學科理論一樣都是相對的、辯證的,前章所說的疏、密、短、長都有一個&ot;度&ot;的把握,適可而止,過分的密就好象疾病纏身,不舒展;太疏就如溺水之禽;大長像死蛇掛樹;大短&ot;則似踏死的蛤蟆&ot;。寫字必須遵循這些恰如其分的&ot;正法&ot;。書法的形勢,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這一章故名&ot;節制&ot;,作上一章的補充說明。這些充分體現了王羲之書法理論的辯證思維。
察論章第十一
臨書安帖之方,至妙無窮。或有回駕返鵲之飾,變體則於行中;或有生成臨谷之戈,放龍箋於紙上,徹筆則峰煙雲起,如萬劍之相成;落紙則椑循施張,蹙踏江波之錦。若不端嚴手指,無以表記心靈。吾務斯道,廢寢忘餐,懸歷歲年,今乃稍稱矣。《察論章》一開始便說&ot;臨書安帖之方,至妙無窮&ot;可見觀察、審視必須從臨摹範本人手,作者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初學者&ot;吾務斯道,廢寢忘餐,懸歷歲年,今仍稍稱矣。&ot;不斷地向前人學習,不斷進行藝術實踐,自己才有長進,&ot;若不端嚴手指,無以表記心靈&ot;,如果不正確、純熟地掌握法度,是不可能以書法表達自己的感情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