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約莫是提到了體弱多病的兒子,白爺爺半晌沒搭話。
白四喜紅著臉,顯得有些尷尬,畢竟在裡頭撒潑挨訓的是他娘,埋著頭撓了撓後腦勺,低頭刷碗,含釧面色如常將白四喜手裡的碗放在竹筐子,學著白爺爺的模樣敲了敲白四喜的額頭,「走吧,師叔帶你出門逛逛。」
白四喜楞呼呼的,「師叔?」
含釧笑起來,「我是白爺爺的關門弟子對吧?你是白爺爺的孫兒對吧?我叫你爺爺師傅,叫你娘嫂子,你該叫我啥?是不是得叫師叔?」一巴掌拍在白四喜後背,大喇喇揚了揚下頜,「走吧!四喜子,師叔領著你出門兒見世面去!」
這個邏輯無懈可擊。
搖籃裡還躺著叔叔呢
白四喜帶著莫名其妙多出來的師叔,輕掩了木門,左拐右拐便出了衚衕,聽不見他孃的聲音後,白四喜這才覺得輕鬆一些,他娘人真不壞,只要不在她鍋裡舀吃的,她保準待你跟待親姨妹似的。
可若是動了她鍋裡的飯,別說沖爺爺撒潑,便是沖天王老子撒潑,他娘也做得出來。
是有點拎不清的,往前也出現過當著爺爺說好,轉頭便自顧自行事的局面。
真是為了那二錢鴨子嗎?
白四喜覺著也不見得。
從根兒上,他娘便不想含釧在家住,怕薄了家裡的用度,也怕爺爺寵小弟子。其實吧,只要人在,只要一條心,這日子只會越過越好,也不是揭不開鍋了,更沒有她說得立時要流落街頭的窘迫
白四喜悶悶沉沉的。
含釧笑著問,「今兒個我剛出宮門,驢車左拐右拐,就到了!」
白四喜回了回神,應道,「咱家在鐵獅子衚衕住,離定己門特近,左鄰右舍都是住的老北京兒了,往上數三代,都是跟在太宗皇帝身邊兒的,要不是太宗皇帝的廚子,要不是太宗皇帝的近身侍衛,或是經年的御醫世家」
「那是得離宮門兒近,若主子有召,也能立時趕過去。」含釧點頭應道,「能住這兒的人家,不說別的,必定是有門絕技傍身的。走在哪兒,都抬得起頭。」
白四喜與有榮焉,帶著含釧向東走,「那可不是!都是老輩兒留下來的東西!」
將才的尷尬和沉悶漸漸消散去了,給含釧指了指,「看那條路!上朝、國子監進學、至六部執勤,全都要走那條路!京裡把那條路稱作『登雲梯』那兒是拴馬槽,管他什麼王公貴族,到那兒,武官下馬,文官落轎,這是祖宗傳下來,雷打不動的規矩!」
這些說法,含釧倒是頭一回聽,津津有味地聽著開啟話匣子的白四喜吹牛皮。
天兒已經全黑了。
路上燈火通明,四處都有熱騰騰的氣兒,擺夜攤兒的魚貫而出,賣胡餅、大餑餑、餛飩、蒸餃的全都分散在牆根下吆喝,酒肆食館也掛起了燈籠,川流不息的人群三三兩兩湊在一塊兒,還有喝醉了的酒鬼扯著嗓門朝天唱喊——這場面,竟比白天還熱鬧幾分。
嗯
宮裡的聖人,對女人是寡情了些,對社稷倒還挺上心的。
否則也不能出現歌舞昇平,民有衣穿酒喝的場景。
擺攤兒的地方,生意都還挺好的。
特別是那家賣芝麻胡餅的,攤兒前排了長長一列的隊,爐火光在大泥爐裡閃得很耀眼,餅子攤得薄薄的,被烤餅的後生送進爐子裡炕熟,沒一會兒便傳出焦香鮮甜的味道。
含釧和白四喜排隊買了四隻餅,一隻四文錢,倒也不貴。
含釧趁熱咬了一口,酥皮兒的,麵團裡定是揉了豬油,內瓤軟和,灑在餅面的黑芝麻被徹底炕出了香氣,吃在嘴裡味道不算豐厚,但勝在現烤現吃,香得很!
含釧想了想問四喜,「小麥每鬥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