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3 頁)
人趕緊轉過身,把本子遞給同事,必恭必敬的回答道:&ldo;剛才打電話的就是我‐‐小張。&rdo;
&ldo;聽出來了。&rdo;黃同先友好的朝他點了點頭,問道:&ldo;小張,什麼事啊?&rdo;心裡想不會是這老太婆家被偷了吧,雖然她住在這裡,但和文廟扯不上關係,多半搞錯了。
&ldo;啊,您沒看到?&rdo;小張歪著脖子用手電照了照頭上的欞星門:&ldo;喏,被人搞破壞了……沒準還被偷走了什麼。&rdo;
順著光柱,他看見門額上的欞字已被鑿破,裡面竟然是一個空腔。&ldo;有梯子嗎?&rdo;他說。
&ldo;有有。&rdo;老太婆指了指廂房。
小張扶著梯子叮囑他小心別摔下來,畢竟上歲數的人了。&ldo;沒事。&rdo;黃所長左手扶著竹梯,右手舉著電筒仔細的觀察,欞字後面的狹小空腔,顯然是存放過什麼,&ldo;這是一個石龕啊……&rdo;他自言自語的說,同時分析著作案者所使用的手法和工具,得出的結論是外行所為,應該是一個人。而作案者有極強的目的性,直奔欞字而來,他偷走了什麼東西呢?什麼東西藏在這裡?!他站在竹梯上百思不得其解。作為嘉州文管所的所長,除了關心大佛景區以外,保護周邊大量的文物及遺蹟都屬於份內的工作。他自責著沒有看護好祖宗留下的東西,雖然保護文廟的報告向上級遞送過許多次,卻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現在出現這樣的事,可以說是必然的,沒發生火災就算是萬幸了。
&ldo;可是……到底偷走了什麼呢?&rdo;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心頭。
正準備從竹梯上下來,黃所長突然想起一段模糊的記憶,曾經聽自己爺爺講過一個故事,他說欞星門藏有東西。在190幾年的時候,文廟廂房發生過一次奇怪的火災,當時有幾個外國人到樂山考察,見此情況便出資修繕。和那幾個外國人一起的翻譯是本地人,姓寧,負責找工匠。他找到樂山最有手藝的石匠,也就是自己的爺爺。要求他仿一塊欞星門正中的石額,不僅石料和尺寸要相同,還要作舊,就是要做的一模一樣,說是作為紀念帶到國外。他還額外提了個要求,得在欞字背後開一個暗閣,外面看不出來。雖然這事很古怪,但他工錢給的很高,而且工作很有挑戰性,爺爺就接了下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