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光導服、會稽山(第1/1 頁)
不日教會便傳來訊息,因與鄭氏有些瓜葛,會稽山附近有一支商隊常年往來於浙閩兩廣之間,三日之後便有貨物出發,若是我與懷仁願隨隊行走,裡面有幾名教民可提供助力。
得此訊息,我和懷仁便又整頓行裝,準備僱車前往紹興,自北而南,我們行李漸重,我讓王進買給他的書籍日漸累積,我勸他少拿幾本,他只說因我推薦之故,不忍丟棄。
整理之時,他見我釵環朱翠衣裙之物甚少,疼惜道:“既在杭城,明日定要去添置幾件。”我阻止他:衣服夠穿就行了,那些東西都是身外之物,老師給的盤纏怎可亂花。我指指胸前十字架,笑道:“這便是我最珍貴的裝飾”。
與我一起時間頗久,他也知我對教中事務不甚熱衷,不像他似的每日祈禱課業,但見我如此愛惜貼身佩戴他贈予的十字架,甚為寬慰。
忽的他見我行裝中有一物甚是眼熟,原是在天主堂老師放假那日與他一起外出買的面具,他笑問我是否那時便對他動了心思,被他英俊瀟灑神武的形象所吸引。“啐,不要臉”。我紅了臉不理他,他便戴了面具笨拙舞蹈取悅於我…正打鬧間,我忽見光導服接收器閃爍,故障字眼已無,卻有個歸字出現。我迅速將此衣理好,塞在一旁。
他見我舉動甚是奇怪,便問:“這不是你當日穿在身上的那件古怪衣服嗎?如何又有裝置閃爍,那個是符號還是你們那個時代的文字?”
我知他原就是個通才,於科技方面又極有慧根,恐說漏了嘴引他不快,便說不過是個自檢訊號,故障的另一種表示式,又趕緊推說自己又有眩暈之感。
見我如此,加之我最近確實面色甚差,他便忙忙地去取毛巾與我熱敷,緩解我的不適,“若有可能,下南洋之時想辦法買些燕窩與你補補。”他說到。
教中清苦,怎會人參燕窩滋補,我也知他不過安慰而已,即便他要買,我也會阻止的,他將銀兩一開始就悉數交於我保管,我自是不能讓他這樣“浪費”。當下撂過不提。
一番收拾後,第二日,我們便僱車趕往紹興府。
紹興,古稱東揚州、越州、越郡。據《史記·夏本紀》記載,禹會諸侯,江南計功,命之為“會稽”。會稽一稱,實為“會計”之義。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平定江南等地,越國國君降,置“會稽郡”,治轄吳地。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改為“吳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改為“越州”,不久再罷越州,改為“會稽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又改稱“越州”。天寶元年(742年),恢復“會稽郡”一名。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為避金兵,自溫、臺返回,駐蹕于越州。次年,改元“紹興”。越州的官吏、軍民、僧道上表乞府額,宋高宗雲:“昔唐德宗以興元元年幸梁州,改梁州為興元府”,於是就借用興元故事,賜名“紹興府”。紹興一名,由此確立。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為“紹興路”,屬於浙江行省。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以後,於洪武二年(1369年)恢復“紹興府”一名,屬於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下轄山陰、會稽、蕭山、上虞、餘姚、諸暨、新昌、嵊縣八縣。清因襲明代之制,仍稱“紹興府”,下轄八縣,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屬分巡寧紹臺溫海防兵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