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紙上閱讀到的一件事卻刺痛了我的心:一次,美國未來學院院長�楊·莫�裡森同北京大學副校長陳章良談起智力資源與資本的關係問題,陳章良無奈地告訴楊·莫里森,目前95%在歐美名牌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的北大畢業生,拿到學位後,都留在了美國或歐洲沒有回來。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在流失,報紙上卻在為我們又引進了多少外資而沾沾自喜。據調查表明,我國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0.3%,而美國、歐共體國家公眾達到基本科學素養的人口比例,卻比我國分別高出23倍和15倍。至今我們不少地方偽科學肆虐,封建迷信盛行,顯然與全民族的文化科學水準低緊緊相關。這別說為我們的賽先生助跑了,不拖其後腿便算是幸事。可是我們還比較普遍地認為:資本是最重要的資源,因而以把美國的資本大量引進而高興;而美國人顯然是把知識看成是比資本更重要的資源,是把中國的人才大量引進本土而高興。在兩個不同的“興奮觀”面前,難為我們的賽先生了。好在我們現在終於真正懂得:華夏民族的文化水準飆升之日,便是賽先生的騰飛之時。只可惜這一併不艱深的道理,我們似乎明白得晚了一些。
賽先生在賽跑,德先生在加油,我們的炎黃子孫呢,一定要雄起啊!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解讀匿名信
一個幽靈,在空中游蕩。它一旦降臨某單位,常常引起軒然大波。這絕不是革命導師所說的“共產主義”,而是匿名信。
匿名信,牽連著複雜的人文和社會因素,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它,都難以說清問題的實質。這裡,我試做一點具體分析。
我以為匿名信大體可分三種型別。第一類,告發的事實準確,揭露的問題嚴重,提供的證據也很確鑿。在反貪鬥爭中,不少“蛀蟲”就是透過它挖掘出來的。但由於舉報者礙於所處環境*法制不健全,打擊報復勢力強大,揭發信也就只好暫不留名了。赫魯曉夫位居蘇共政治局時,官位不可謂不大,但一句反對斯大林的話也不敢講。而斯大林去世後,赫氏便在黨的代表大會上公開批判其*,有人便遞上紙條說:你當時也是其權力核心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為什麼不起來反對斯大林的*?赫氏把紙條上的內容當眾唸了一遍,隨即大聲問道:“這是誰遞上來的條子?請站出來!”會場上一陣騷動,沒人吱聲。赫魯曉夫哈哈笑道:“你們瞧,現在我們這樣*,又這樣無須恐懼,而寫條子的同志還不敢站出來說話,試想,在斯大林*時期,我敢公開出來頂撞他嗎?”我閱讀這段史料時,既對赫氏的機變巧答歎服,又對寫條子的人不敢挺身而出亮明身份表示理解。寫這類匿名信者,儘管算不上錚錚漢子,但我們也就不勉為其難了吧!
第二類匿名信,告發問題的動機基本端正,主要事實也大體準確,但告發者除了提防當事人報復外,還有種種不願公開身份的特殊原因,比如擔心個人掌握的證據還不夠充分,對法律的某些規定還不很清楚等。因此,便在揭發信上隱去了真名實姓。著名作家魏明倫的戲劇《巴山秀才》,是按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他劇中那個迂腐秀才為揭穿所謂“巴山民變”的真相,把科場卷子寫成了“狀子”,還將自己的真實姓名“孟登科”寫成“柯登夢”;年齡由“五十一歲”變成“一十五歲”,終於使一場冤案大白於天下。因此,寫這類匿名信者,我們也權當是那個為民請命而又迂腐膽小的“巴山秀才”好了。
然而,第三類匿名信就讓人不可理喻了。這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黑帖子,狀告某人問題重大,言之鑿鑿,駭人聽聞。而調查結果,不是捏造事實、無中生有,就是捕風捉影、誇大其詞;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