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修道界(第1/2 頁)
“世人皆畏妖魔,可妖魔食人卻不食心,反倒是世人雖不食人卻是食心矣。妖乎,魔乎,人乎。禽獸之舉,有何區別?”常明子看著長平村的屋舍,唏噓的嘆道。“前輩問我如何看待此番劫難,我只能說此非天災,乃是人禍。”
“道友說的在理。”姜聞含笑道。“可世人愚昧,三垢難除。這長平村所發生的事情不過滄海一粟罷了,這般情況又該如何解決。”
“……”常明子沉默良久,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他感嘆一聲,朝著姜聞搖搖頭。“恕晚輩愚鈍,實在想不出其他法子,只能順其天意。”
聽到常明子的回答姜聞也沒感到意外,畢竟他早就知道這問題難以回答。即便是在物質富裕的現代,這種問題也沒人能夠得出答案。
不過姜聞知道要裝作高人肯定不會說的太直白,他故作高深的笑了笑,隨後摸著假鬍鬚道:“順天意而為乃是入道,補天之不足方才稱修道。汝等修道,豈能順勢而為?修道如行水,雖遇山壁卻當持之以恆,化石為路。”
“人之道亦是如此。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善。”常明子如茅塞頓開,面露喜色道。“多謝前輩指點。”
“你能明白便是甚好。”姜聞滿意的點點頭,覺得自己這高人當得還不錯。對此也不禁感嘆這道德經實在深奧,對於古賢的欽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只是前輩,修道二字說來簡單,我心中還是常常困惑。晚輩想問前輩,何為道?”常明子謙卑的詢問道。他的雙眼炯炯有神,看向姜聞時乞求得到一個答案。到了他這般境界,參禪打坐進修法力已經杯水車薪。如何悟道,看破孽障見得本性才是最為重要的。
“道?”姜聞聽到這話,沉思片刻後才慢聲說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故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姜聞說完,安靜的看著沉思在原地的常明子。他剛才結合者道德經,將道字解釋給對方聽。雖說他的世界沒有修道者,但這些思想鉅作卻是源遠流長。
道家的修道思想經過千百年的思考,早已經符合於道。甚至於國人日常的舉止言行,無一不受著道家思想的影響。
而這個世界雖有道士這般存在,但道家的典籍卻是寥寥無幾。姜聞曾遇到過一些道士,會的都是些畫符煉丹的雜術。雖都是些假道士,但卻能從其中窺見一二。
加之現在從這位修道之人的言語中,姜聞更能確定自己世界那些典籍不存在於這個世上。頗有些修功不修心,練武不練樁的差別。
兩人之間無言,而那常明子雙目緊閉,面帶喜色。忽然平地乍起風聲,只聽到樹葉嘩嘩的搖曳,那道人的衣袍獵獵作響。
許久之後,常明子睜開雙眼,風聲也隨之歇去。他含著欣喜的笑意,朝著姜聞深深鞠躬。
“晚輩常明子,多謝前輩指點!”常明子心中萬分感激。若非眼前這高人的指點,他想悟透這些大道之理怕是還得過上許久。
亦或是他這一生也未必能參透其中大道之理。
“前輩願意指點晚輩,晚輩心中實在感激不盡。何以為報,無以為報。只要是前輩所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