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初次交鋒(第1/3 頁)
話說正如老車伕所料的,返回雁門關那一天遇上的漢朝使團正是出使匈奴的。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不遠處的天邊還有幾行大雁在緩緩向前飛翔,不過漢使蔡義卻無心去觀賞這些大草原的風光,他的腦中一直在想著此次出使的事。
此次出使,名曰締結漢匈之間的友好,但真實目的只有一條,便是要回那些被匈奴扣押的漢使,或者更直接地說是要回蘇武。
往昔數十載,漢匈之間矛盾重重,時而爭戰時而息兵言和,雙方派往對方處的使者也往往會被對方扣押,僅漢武帝一朝被匈奴扣押的使者前後有十幾撥人。
戰亂的時代,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而如今,雙方都已無再戰之心,這時歸還扣押人員自是理所應當之事。
不過別的人好說,蔡義相信匈奴人必會釋放,只是這蘇武,蔡義卻沒有信心。
蘇武是天漢元年時出使匈奴的漢朝使團正使,由於副使張勝與匈奴人密謀發動叛亂,企圖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投奔漢朝,事敗之後,副使張勝被殺,作為正使的蘇武以及使團七十餘人皆被匈奴人扣留。
扣下蘇武之後,匈奴人對他百般勸降利誘,許以高官厚祿,並承諾要封他做匈奴的王,可蘇武一概拒絕。匈奴人知道蘇武是個硬骨頭,不可能輕易屈節投降,便決心要用糟糕的生存環境去折磨他,迫使他不得不歸降。他們先把蘇武置於大地窖內,不供給吃喝。碰到下雪天,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幾日不死。此後,蘇武便被匈奴人轉移出了地窖,至於去了哪裡,無人知道。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蘇武究竟是死是活,漢朝這邊不知道,匈奴民間這邊也打聽不到訊息。
不過儘管如此,漢朝這邊仍把帶蘇武回國作為此次出使最重要的任務。所謂帶蘇武回國,這意思便是說如果蘇武還活著便要帶他的人回國,如果他死了也要把他的屍骨運回漢朝。
行過幾日路後,漢朝使節團已經抵近匈奴王庭了。此次漢使出訪,漢朝官方早已事先通知了匈奴方面,因此對於漢朝使團行跡匈奴方面早已知悉,早早地便派出丁靈王衛律在王庭附近迎接漢使的到來。
“大人,我們已經到了匈奴王庭了!”一名小兵彙報道。
“嗯!”蔡義點頭答應道,隨即便下了馬車。
衛律已經在那兒等著了,見蔡義下車趕忙上前打招呼道:“不才丁靈王衛律受大單于之託,在此恭迎漢使團到來!”說完衛律微微欠身行了一禮。
“哦,丁靈王辛苦啦,勞煩您在此等候!”蔡義也欠身還了一禮,接著問:“你們大單于在哪兒,可否帶路?以便儘快遞交國書!”
“哦,大單于就在單于大帳裡,他已備好酒席為諸位漢使接風洗塵!”衛律指著前方不遠處最大的一座帳篷笑道。
“嗯!”蔡義點點頭,跟著衛律便朝著匈奴單于大帳行去,其他人也跟在後面。
單于大帳中,酒宴已備好,匈奴的新單于壺衍鞮和諸王公貴族也已坐定,待衛律和漢使蔡義等人到後,宴席便開始。
一番酒肉過肚後,蔡義起身出帳,匈奴單于壺衍鞮和衛律二人會意跟著出了大帳。他們三人一起到了一個安靜的小軍帳裡。
壺衍鞮端坐正中說道:“你們漢朝與我們匈奴交戰多年,也沒打出個什麼結果,對雙方人力物力財力都是極大的損耗。正如你們漢人的話所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之間應該握手言和,停止兵戈才對。以上這番意思,之前,我已經派使者到長安向你們的皇帝傳達過了,不知貴國皇帝是何意見?貴使今日來,是否帶來了貴國皇帝的旨意呢?”
“回單於,我蔡義今日奉命出使匈奴正是為傳達我朝聖上關於漢匈和議之事來。”蔡義揚了揚手中的符節說道:“單于上次派人遞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