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ldo;寄爺,這泥柱用來幹什麼的?&rdo;
&ldo;麼子泥柱喲,它是個泥桶,應該就是傳說中的&l;硝池&r;。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桶裡肯定還有硝土。走,我們到夯土堆上面去看看。&rdo;寄爺聲音顯得很激動,高舉著竹燈,當先走上其中一個夯土堆。我們三人緊隨其後,踩著殘缺的泥梯,爬到寄爺身邊。
借著飄飄忽忽的竹燈光,果然看見泥柱是中空的,成圓桶形,中間殘留著一大堆翻七倒八的乾硬的灰白色泥土。
&ldo;是硝池沒錯。&rdo;寄爺說著,看見硝池外壁邊緣胡亂插著幾根手臂粗細象碳頭一樣的東西,嘗試著用竹燈一點,那東西竟然呼啦啦燃燒起來。從隱隱飄進鼻端的氣味分析,我發現那些東西竟然是用油樅做的火把。這個東西在沒有電燈的年代,除煤油燈之外,是當地人最主要的照明或引火材料。
寄爺將其它幾根油樅火把一一點燃,空間能見度大增。我們又發現離硝池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只能見到輪廓的七眼土灶,大量鐵鍋碎片散落在土灶上及灶前的泥土中。
&ldo;老班子說得沒錯,&rdo;寄爺不等我們詢問,自顧自講起來,&ldo;這硝池和土灶確實是熬硝的器具。地上的黃沙其實是硝土,鹽鹼濃度很高。先人們將硝土倒進硝池,再將水倒進去,經過充分攪拌,然後過濾,最終流出來的黃褐色液體就是硝水‐‐你們看,硝池底部是不是有根水管樣的東西?那就是用來接硝水的‐‐接著就進入最辛苦最耗時的熬硝過程了。將硝水倒進土灶上的鐵鍋,在土灶第一個灶眼中,用稻草或苞谷杆作燃料,開始熬硝……有一個很形象的對子是用來形容熬硝人的,叫&l;朝天嘴啃地,挑水攪鍋和稀泥。&r;&rdo;
&ldo;安哥,為麼子用稻草或苞谷杆做燃料,油樅不是更耐燒嗎?還有,為什麼不燒其它六個灶眼而只燒第一個,這不是浪費資源嗎?&rdo;滿鳥鳥打斷寄爺。
&ldo;因為稻草和苞谷杆燃燒後煙霧中含鹼,可以中和熬硝產生的酸性氣體,對人的身體有好處。&rdo;我依稀記得在化學課上有這麼一說,遂對滿鳥鳥解釋道。
&ldo;鷹鷹說得對。至於為麼子只燒第一眼灶,其實灶眼之間是相通的,溫度能在灶眼間傳遞,反正硝水依次從第七鍋移到第一鍋,逐步煎熬。灶孔中燒的是不耐燒的稻草或苞谷杆,如果七個鍋都燒,浪費人力不說,更浪費燃料。&rdo;
&ldo;熬到第一鍋就成土硝了嗎?&rdo;覃瓶兒哪聽過這此,顯得特別好奇。
寄爺答道:&ldo;不是。在龍橋哪裡我不是說過嗎?熬硝的目的,有的是為熬糖,有的是為得到鹽,這要分硝土本身是甜的還是辣的。當鍋中的硝水熬到只剩下百分之四十左右時,鍋底就會形成鹽晶或糖晶,而剩下的溶液舀出來,放在角落慢慢深沉,最後形成塊狀的土硝。我祖父那一輩把土硝賣給國家做彈藥原料,更早的人恐怕就是直接用來製成火藥……&rdo;
&ldo;寄爺,這個硝池和下面的七眼灶儲存還算完好,還有那些破鍋,按道理,最後一批熬硝人距現在不過幾十年吧?您家不是說很久以前就有人熬硝嗎?&rdo;
&ldo;我們四處看看,說不定還有其它硝池。&rdo;
我們取下幾根油樅火把,到硝洞中四處檢視。所到之處,又見到十幾處垮塌得更厲害的硝池和土灶,有的只剩一個土堆。從那些土裡時不時踢出來的物品看,硝洞中確實很多年前就有人在這裡熬硝,滿鳥鳥甚至撿到半截生滿銅鏽的棍子,早已經脆弱得象乾柴,輕輕一掰,就碎成銅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