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第七十六章 銚家(2)(第2/3 頁)
,如暮鼓晨鐘將我震醒,我當謹記其言,以後幸勿自高於人也”。
銚蓋見黃尋斂言,命兒子對黃尋賠不是,畢竟是以少觸長,有違禮制。
銚璟猶不服,黃尋說道:“銚家主,此子出言乃是為銚家主迴護爭禮,此乃孝也。何用道歉,不需如此”。
聞得黃尋不將此事放在心上,銚蓋更是認清了黃尋的氣度。這時黃尋見銚璟年紀不過十餘歲,便有這等才思,心甚喜之。想起以前賀齊為自己賜表字之事,黃尋也突然心血來潮,想照搬此事。
於是對銚蓋說道:“銚家主,令子可有表字乎”?
“我兒年未及冠,還未取表字”。
“我見令子才思斐然,心甚愛之。厚顏請託一事,不知可否由我為令子取表字乎”。
銚蓋聽得黃尋要為自己兒子取表字,也是大驚。初時想拒絕,但是轉念一想黃尋氣度不凡。如今自己家族身處交趾邊荒之地,讓黃尋為兒子取表字也能讓家族與黃尋有所聯誼,日後或可為狡兔一窟也。
遂出言應道:“我兒得黃校尉看重,那是其福,請黃校尉為之可也”。
“好,令子為長,當取伯字。今日聽其所言甚佳,日後必不可限量,可謂千里良駒,當取騂字。就取名‘伯騂’二字如何”?
銚蓋聽到黃尋為兒子取表字伯騂,思慮一番後說道:“此字有良才展驥之意,正可配拙子,我拜謝黃校尉矣”。
說完讓銚璟也向黃尋叩首行禮。銚璟雖心中不願,但銚家畢竟承襲的乃是先漢禮制,尊長之命不可違,於是只得拜謝黃尋。
銚璟拜謝完黃尋之後,黃尋扶起銚璟說道:“伯騂,吾與汝有取字之誼,當有以饋贈。但吾來此是為國家除賊,身兼軍旅要職,無有他物,便送你一語,聊作規言。
望汝勤勉讀書,日後傳承漢家經典,為天下百姓作有益之事。不說興教萬民,亦要安恤一方。你且聽好:‘今日一晤,感存昭祿,效遠行先,來日方長,君當奮效之也。勿負逝年韶華’。
銚璟聽到黃尋贈給自己規言,其中大半知識自己都不知道,不禁有些赧顏。但求知的探索之心
激發,還是出言問道:“黃校尉,這其中的‘昭祿、效遠行先’作何解”?
“昭祿出自《詩經·大雅·既醉其中‘昭明有融,高朗令終’而後接之句‘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兩句。
吾將昭祿二字取而用之,意在讓伯騂知道‘昭昭其言,祿將自來’之理。讀書學藝非是妄求名祿,而是自身修德習仁。但當有濟事之才,昭祿自來之也”。
銚璟聽到黃尋的解釋後,始對黃尋有好感生焉。
黃尋又說道:“效為果效,行以行為。老子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毫末、壘土、足下此皆以行為也。何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植毫末,無以成巨木。不堆壘土,無以建大廈。有此行為,方有果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 】
果效在後,而行在之前。若無行,何有效?九層之塔、合抱之木、千里之行,皆是果效也。故我言效遠行先也。如此解釋,伯騂可明否”?
銚璟聽了黃尋的這一段解釋後,當下對黃尋的才學是真正心服了。頓首拜道:“黃校尉大才也。稚子不識尊顏,失禮冒犯,還請黃校尉恕我之過”。
黃尋扶起銚璟道:“你我初見,互不相識,有何失禮冒犯之說。只當縱論經義,學術交流即可,勿要說禮制之事”。
銚蓋見自己兒子愧服黃尋,也出言說道:“璟兒,如今你既與黃校尉有所辯言,可還滿意黃校尉為你取的表字”?
“黃校尉之才猶如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