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預備立憲(第2/3 頁)
,卻也飽經生活的磨難,對朝廷的此番舉動並未抱過多的期望。
然而,也有一些有識之士從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位鄉紳挺身而出,說道:“立憲若能成功施行,必能整飭朝綱,推動國家進步,咱們應當積極支援。”這位鄉紳名叫孫德,他曾讀過不少書籍,對國家的現狀有著頗為深刻的認知。“咱們不能總是這般愚昧無知,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這立憲,說不定就是咱們的轉機。”他的一番話語讓一些人開始陷入深思。
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預備立憲的工作逐步有序地展開。朝廷專門成立了相關機構,負責研究並制定相應的章程和制度。這些機構之中,匯聚了來自各方的人才,既有傳統的官員,也有留洋歸來的學子。
一些留洋歸來的學子們紛紛投身其中,他們帶來了西方的先進思想和理念,試圖為立憲工作注入全新的活力。
“我們應當借鑑西方的成功經驗,結合大清的實際情形,制定出契合我們自身的憲法。”一位年輕的官員激情澎湃地說道。這位官員名叫周宇,他在國外深造了多年的法律和政治,一心渴望為國家的變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在這個程序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重重困境。傳統勢力的百般阻撓、各方利益的錯綜複雜,使得立憲的推進步履維艱。
在一次朝廷的議事中,保守派大臣們與改革派大臣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立憲定會動搖國之根本,絕對不可行!”保守派大臣怒目圓睜,此人名為馬福,乃是朝中一位頗具影響力的老臣,始終堅守著傳統的觀念。
“若不立憲,大清必將陷入絕境,毫無出路可言!”改革派大臣據理力爭,這位大臣名叫林棟,是一位年輕有為、思想開放的官員。
雙方互不相讓,言辭激烈。慈禧太后高居上方,面色陰沉,內心亦是充滿了矛盾與糾結。她深知,雙方皆有各自的道理,然而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做出抉擇,實乃一道極為艱難的難題。
而在民間,一些激進的團體開始組織各類活動,強烈呼籲加快立憲的步伐,力求實現真正的民主與自由。
“我們所期望的並非形式上的立憲,而是實實在在的變革!”他們的口號聲震徹街頭巷尾。這些團體由一群熱血沸騰的青年組成,他們對國家的現狀感到憤懣,對未來充滿了熱切的渴望。
與此同時,外國列強也在密切關注著大清的立憲程序。他們一方面期望大清透過立憲實現穩定,從而更好地維護他們在華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擔憂大清藉此變得強大,從而擺脫他們的掌控。
在英國駐華使館內,大使與幕僚們正在研討當前的局勢。“這大清的立憲,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可以透過支援他們的改革,獲取更多的利益。”大使說道。
“但也要加倍小心,如果大清真的強大起來,或許會對我們在華的地位構成嚴重威脅。”一位幕僚適時提醒道。
在這紛繁複雜的局勢之中,預備立憲的工作磕磕絆絆地推進著。一些地方開始嘗試施行新的制度,成立議會,允許民眾參與政事。
但這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問題,一些地方的議會淪為了權力爭鬥的場所,貪汙腐敗的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這立憲怎麼變成了這般模樣?”百姓們開始心生質疑。在一個小鎮的議會里,幾位議員為了爭奪一個專案的控制權,明爭暗鬥,甚至不惜以賄賂官員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這哪裡是在為百姓辦事,分明是在為自己謀取私利!”一位百姓怒不可遏地說道。
在這關鍵的時刻,一些富有遠見卓識的大臣們挺身而出,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
“我們要大力加強教育,提升民眾的素養,讓他們真正領悟立憲的深刻意義。”大臣王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