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他用了大概5分鐘的時間臨時結束了手中正在進行的工作,摘下護目鏡和手套整齊地疊放在一邊,推開研究室的門來到休息室。宋曉看到喻文州進來,和對方交換了一個眼神後便推門離開,只留下他和葉修兩個人。
喻文州走到飲水機前拿出兩個紙杯接了兩杯水,在葉修對面坐下,將其中一杯水放到他面前,微笑道:&ldo;不會是少天又出了什麼問題來找我修吧?&rdo;
&ldo;哪能,我說了我會照顧好他的。&rdo;葉修笑著回答。
&ldo;那你這次是來找我做什麼?&rdo;
葉修沉默了,臉上的笑容漸漸斂起,他拿起面前的紙杯喝了一口水,又放下,抬起頭看著喻文州認真道:&ldo;人工智慧有可能變成人麼?&rdo;
&ldo;什麼?&rdo;
喻文州的瞳孔瞬間放大,拿在手裡的紙杯中的水面明顯震盪了一下,他迎上葉修認真的目光,調整了一下情緒,重新問道:&ldo;你什麼意思?&rdo;
&ldo;問問有沒有這種可能。&rdo;
喻文州面帶笑容地挑起了一邊的眼角,道:&ldo;為了少天?&rdo;
&ldo;嗯。&rdo;葉修坦誠地點了點頭。
喻文州沉默了一會,將手裡的紙杯放在桌上,從桌邊的小抽屜裡拿出一張便籤條和一支筆,他在上面寫了什麼,然後遞給了葉修。葉修接過便簽紙,只見上面寫著:
人=(胚胎+培養器皿+人工培育)催化劑
看著對方面露困惑,喻文州解釋說:&ldo;這是科學領域幾乎被公認的一個公式,是一個人類從誕生到成長的過程。受精卵就是胚胎,母體的子宮就是培養器皿,從被孕育到出生到成長期間所得到的呵護和愛就是人工培育,而胚胎從被孕育到成長過程中產生和被賦予的感情和思考能力就是所謂的催化劑。我們在母體中懷胎十月後孕育而生,小嬰兒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成長,學會說話、學會行走,又在父母和老師的諄諄教導、親人、朋友、伴侶的情感呵護下產生對應的情感反饋與獨自思考能力,不同的環境和個體會在這個階段產生不同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再加上每個人不同的dna序列,造就了我們每個人之間這些不同的個體差異。&rdo;
喻文州停下來喝了一口水,看著葉修繼續道:&ldo;而對於人工智慧來說,他們的胚胎是精密的電子核心,培養液和培養機是他們的培養器皿,創造他們的科研人員屬於人工培育的過程。然而他們沒有幼年、不會長大、不會變老,不論是說話還是行走都是在啟動前就編好的程式,外型一旦決定便會伴隨一生。也就是說,他們的個體差異是在出生前就既定的,並不會伴隨著時間伴隨著成長而發生變化,缺少的&l;催化劑&r;使他們不存在所謂的情感反饋和思考,這是人工智慧和人類最本質的區別。&rdo;
&ldo;你是說他們不會像人類一樣有情感反饋和思考能力?可是少天跟那個盧瀚文&rdo;
&ldo;他們自然是例外。&rdo;
葉修沒有接話,等著喻文州繼續說下去。
&ldo;自人工智慧這項技術開始普及,社會輿論四起,而越來越多的領域內頂級科研者都開始將目光轉向了&l;人工智慧是否有可能進化成人類&r;這一項研究課題,我們嘗試著探尋這種本質區別背後,那個作為絕對影響的根源所在。有理論指向大腦,認為是意識和思考能力所致;也有研究指向心臟,認為是情感悸動所限。雖不是毫無收穫,但是收穫的成果相對於研究的投入來講,幾乎可以說是微乎其微。&rdo;
&ldo;你剛剛說你們?&rdo;
&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