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珠光寶氣(第1/2 頁)
悟空又道,“這般傢伙,若不是看在菩薩的面上,俺老孫早打祂一棒,還教我感謝於祂?”
“老孫自小便是個好漢,不曉得如何拜人。就算是見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拱個手,唱個喏。”
“此山神宵小,我敢拜謝,祂敢受麼?”
李福說道,“悟空,莫要這般說。你真當為師肉眼無珠,不知這前無村後無店的地界,有這裡社祠,沒甚貓膩?”
不解猴問道,“那師父為何?”
李福解釋道,“人生在世,且看一個面子。”
“你予祂面子,祂與你方便。”
“徒兒你莫要覺得汝本領高強,誰也不靠。”
“若真是如此,你又若何在那兩界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
猴頭若有所思。
李福未曾催促。
過了半晌,師徒二者才啟程奔西而去。
這一去一行,兩個月便過去了。
此間之路,乃是太平之道。
並無妖魔,只遭遇了些豺狼虎豹、強盜綠林。
光陰也是如梭般迅速。
冬去春來,乃至早春時候。
枯萎的草木煥發生機,抽出新芽。
梅花落盡,柳眼初開。
師徒二者一路欣賞春光。
又是一日大芒西墜。
李福站在山坡之上,勒住龍馬遙望觀看。
他看到遠處那山坳裡,有樓臺之影綽綽,還隱約可見那殿閣模樣。
李福問道,“悟空,你看前方那是何處?”
行者抬頭,手搭涼棚,仔細看了一番,“師父!前方那不是殿宇,就定是個寺院。山路看近實遠,我等腿腳勤省些,且去那裡借宿。”
李福頷首同意。
他鬆開手中的韁繩,任由胯下龍馬盡興前行。
師徒兩者到了山門之首,離近一看,果是一座寺廟。
這寺廟甚是恢弘。
一層層的殿閣錯落有致,一疊疊的廊坊穿插其中。
於三山門外,巍巍萬道彩雲半遮半擋。
在五福堂前,亦是有鮮豔奪目的紅霧繚繞。
再向遠處看。
只見那鐘鼓樓高高聳起,浮屠塔甚是險峻。
此間鳥聲鳴叫稀疏,大音希聲。
一派人間淨土,天下名山的氣派。
李福下了馬,悟空卸了擔。
一師一徒正欲進門,即見那門裡走出一團僧眾。
他們口唸經文,手敲木魚,身穿無垢之衣,耳戴金銅耳墜。
李福見狀,合十行禮,他立於理石臺階之上,問詢了一聲。
那為首的和尚連忙還禮。
他笑道,“有失瞻仰。”
他再問道,“汝從何處而來?”
李福說道,“弟子乃是那東土大唐欽差之僧,前往西天雷音寶剎求取真經。至此寶寺,天色將晚,欲借上剎歇息通宵。”
和尚聞言道,“請進裡坐,請進裡坐!請入寺內同方丈飲茶。”
李福邁著四方步,雍容典雅,不疾不徐。
孫行者牽著馬,挑著擔,跟隨其後。
那與李福相談,如沐春風之和尚,忽得有些害怕,他指著悟空問道,“那牽馬的是個甚麼東西?”
李福連連說道,“悄言,悄言!”
“他是徒弟!他是我徒弟!”
“他性子可急,若是聽你評說他是個‘什麼東西’,他發起惱來,可不好相與。”
為首的和尚打了個寒顫,他咬著指頭,啃著指甲道,“這般拐頭怪腦模樣之物,怎好招他做個徒弟?”
“我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