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當為榜首(第2/2 頁)
王溥不死心地道:“不是還有策麼,策,才是真才實學。”
範質好笑地道:“策,還用看?”
範質笑著找到一張考卷道:“此策,尤在昔日王相為先帝所上的平邊策之上,其見識,謀略,縱使是咱們這些宰相恐怕也遠遠不及,考生之中除了三大王,誰能有這個見識?這根本不是什麼試卷,可以考慮當國策來用了,王相,可要拆開來一看名姓?”
王溥聞言張了張嘴,然後還是嘆息一聲,任命似的搖了搖頭。
確實,三大王的詩、論若是都能奪得榜首,這策,其實根本就不用看了,必是他。
詩和論比得還都是學問和文采,這東西是學出來的,但是策,講究的卻是見識,閉門苦讀是沒用的,三大王整日裡在樞密院所能接觸到的資訊是那些考生們拍馬難及的,其實考試之前群臣心中大體就都有個數,三大王詩和論或許都不怎麼樣,能有個中流其實就很好了,但是策,一定會特別出彩。
不死心地拿過卷子看了看,見題目上《平定天下策》,不由得撇了撇嘴,想說這標題起得太大,然而當真讀了一會兒,之後居然會有驚為天人之感覺。
“如何?”
“這……不用拆名,定是出自三大王之手無疑了。此策……此策……確實是遠在平邊策之上了。”
然後抬起頭,頗有深意地道:“允文允武,三大王皆非凡人,吾來觀之,還尤在先帝,和後唐莊宗之上,君強至此,卻是也不知,這究竟是天下之幸,還是不幸了。”
說罷,嘆息一聲將考卷放好,落寞而去。
旁人見他的這幅神色,一時間居然還都有了一點感同身受的感覺,情不自禁的,也跟著感慨了起來。
柴榮,那是拿文官當秘書用,當大臣們跟他意見不合的時候,他一個字都不聽,你要是敢撂挑子或者不好好幹,他擼胳膊挽袖子親自幹,然後幹成了之後再收拾你。
李存勖,那就更不用說了,乾脆就親伶人而遠賢臣了。
說白了對於文官群體來說,他們最喜歡的是宋仁宗那種皇帝,就是一股腦的把手上的行政權力全都扔給宰相,後世子孫收都收不回來的那種,然後在群臣的“輔佐”之下,共同治理一個太平盛世。
皇帝太昏庸了當然不好,但是相比之下,其實太強橫,太聰明的皇帝,恐怕伺候著比昏君還要難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