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1/3 頁)
南部西奈地區部隊司令 耶沙亞胡&iddot;加維什少將
第99步兵旅旅長 提利&iddot;沙皮拉上校
中部軍區司令 約納&iddot;埃弗拉特少將
2個旅
(第6章完)
第七章 對幾個問題的考察
克勞塞維茨在他的《戰爭論》第二篇第五章(標題&ldo;批判&rdo;)中,對於批判以及考察戰史的態度作了以下論述。
克勞塞維茨強調說,批判以及考察戰史,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是站在當事者即統帥的立場上用追溯的觀點,另一方面是拋開當事者而用客觀的觀點。克勞塞維茨指出,即使是這樣批判也是有限度的:批判者可能承認,他只不過以當時事態的相互聯絡為判斷的基礎,發現統帥犯了什麼錯誤,並指出聰明的統帥本來是應該察覺這些錯誤的
[1 與《戰爭論》原文不盡相同。此處按日文翻譯。‐‐譯者注]。
利德爾&iddot;哈特在他的著作《我們為什麼不向歷史學習》中,這樣論述了他考察歷史的觀點:&ldo;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戰樣式的預見,並非來自頭腦中一閃的靈感,而是來自對一種手法‐‐透過現在的透鏡把過去投影於未來‐‐的運用。同時,深入研究一個狹窄領域是極其重要的。&rdo;
第一節 六天戰爭中的決策
[2 此節最先作為單篇文章登載在日本《新防衛論集》第7卷第1號上(1979年6月)‐‐作者]
決定開戰,這是國家的重大決策,它意味著國家從平時轉入戰時。古往今來,國家轉入戰爭的過程,因時代、國家以及戰爭性質的不同而不同,但事實上在決定開戰之前也存在另外多種解決事態的方法。當今的危機管理,說起來也就是管理那些使當事國面臨危機時不致走上戰爭道路的方法‐‐避免或遏制開戰決定,誘導選擇其他方法。
六天戰爭中的開戰決心介於蘇伊士運河戰爭中的過早的開戰決心和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過遲的開戰決心之間。在六天戰爭前的危機事態中,以色列的決策者經歷了何種過程走上戰爭的道路,而沒有作出其他抉擇呢?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動態決策
[1 此部分內容與本書第四章第三節《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開戰經過》相同。譯者注。]
1967年6月5日晨,準確地說是以色列時間上午7時45分,以色列空軍同時出動,去轟炸埃及的10個機場。它們首先轟炸了其中的9個機場,幾分鐘後轟炸了第十個機場。不到兩個小時,埃及空軍就被摧毀,六天戰爭的勝利大局已定。至此,開戰前一個月開始的重大危機和以色列政界、軍界首腦的苦惱宣告結束。
蘇伊士運河戰爭以後,危機逐步激化,它大致經過了三個時期,最後發展成六天戰爭。第一時期是從1957年3月以軍從西奈半島撤退至1966年中期,這是&ldo;一般的&rdo;敵意和宣傳活動時期。第二時期是從
1966年秋至1967年5月10日-14日,這是阿拉伯遊擊隊活動進入高潮的時期。第三時期是危機期,埃及政府於1967年5月13日-14日採取了軍事行動,阿、以之間由過去10年的一般對立狀態發展成另一種性質的衝突狀態。在第三時期中以色列採取的措施是:下達動員令--推遲軍事行動--建立各黨派聯合政府--開戰。具體可分為下面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5月14日-5月18日) 面臨戰爭威脅階段
第二階段(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