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第二種局面是本項的主要局面,是以色列對埃及的局面。這種局面是遏制力起作用的局面。遏制力只是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傢俱有,反過來並不成立。六天戰爭後深信自己戰無不勝的以色列也不允許它成立。另外,埃及即使要求具有對以色列的遏制力,蘇聯也不會答應。
1973年初,埃軍總參謀長沙茲利對埃及和以色列作戰能力的判斷為1比2,以色列佔優勢。但是這1比2的靜態的作戰能力要化為戰場上實際的作戰能力還需要許多條件。同時,以色列的遏制力核心是空軍和裝甲部隊的反擊力,作戰能力的發揮也還有發布動員令後的48至72小時間隙。可以說,以色列的反擊力所具有的脆弱性和這個作戰能力發揮上的時間間隙潛藏著遏制失靈的危險性。而且,這種遏制力的特點是,其強弱為美蘇的援助所左右。對於阿拉伯國家來說,如果能確認開戰時有達成突然襲擊的可能性,那末,所剩下的就只是如何結束戰爭的問題了。這場戰爭末期指導下的一張王牌是採用石油戰略。
阿拉伯國家透過採用石油戰略,向美國施加壓力,控制以色列對戰爭的指導,特別是控制以色列對戰爭末期的指導。實際上,阿拉伯國家採用的石油戰略和美國發出的三級戒備狀態[1
美國的軍事戒備共分五級:五級‐‐軍隊不處於戰備狀態,部隊沒有充分訓練;四級‐‐正常的和平環境,部隊有訓練;三級‐‐‐部隊整裝待命,取消一切休假;二級‐‐部隊準備戰鬥;一級‐‐部隊進行戰鬥部署。‐‐譯者注],作為遏制戰爭進一步擴大的力量,對以色列發生了作用。但證實這一事實的資料還有待於今後的研究。
第三種局面是阿拉伯國家對美國、美國對以色列相互制約的局面。這是以色列及阿拉伯國家(尤其是埃及)將美國置於其間,戰爭的推動力或者制約力透過美國發生作用的局面。實際上,埃及所進行的要美國不要向以色列提供戰鬥機的外交活動也包括在其中。此外,在阿拉伯國家對蘇聯、蘇聯對以色列、以色列對蘇聯、蘇聯對阿拉伯國家之間,戰爭的推動力或者制約力也在透過蘇聯發生作用;不過這要比美國的弱。第三種局面具有補充第一和第二種局面的性質。
二、以色列的遏制戰略
(一)從對付消耗戰爭到轉向重視遏制戰略
以色列推行的國家安全政策,一直是以本&iddot;古裡安總理提出的安全理論為準繩的。這種安全理論是什麼呢?據埃方的資料稱,有以下四點:
1. 安全邊界和保衛完整的邊界;
2. 依靠軍事上的優勢遏制侵略,一旦遏制失靈,便實施反擊,
3. 為謀求國家利益,同大國加強合作,
4. 分裂、削弱阿拉伯世界。
這四點中,除最後一點外,其餘三點也見諸於以方的資料。
前副總理伊加爾&iddot;阿隆在一篇題為《有能力保衛邊界》的文章中說,以色列國防軍的基本任務是遏制戰爭和遏制一旦失靈時採取有效的對抗行動。這種重視遏制戰略的趨向是何時出現的呢?可以認為,這是從1970年8月同埃及達成停火90天協議後開始的。在此之前,以色列陷入了埃及於1968年9月發動的消耗戰爭之中,人力、物力的損失使國家經濟瀕於崩潰,這種情況使以色列認識到必須擯棄消極被動的應付戰略,轉而採取對阿拉伯國家進行遏制的戰略。1971‐1972年,以色列一方面宣傳自己的絕對優勢地位,一方面集中力量重建國內經濟。
以色列轉而重視遏制戰略的動因是基於&ldo;遏制的代價小&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