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3 頁)
iddot;阿隆上校指揮6,000人的&ldo;派爾馬契&rdo;部隊2個旅和另1個旅擔任&ldo;丹尼&rdo;作戰行動。新編第8裝甲旅由1個坦克營(裝甲車、法國h‐35式輕型坦克x10、英國&ldo;克倫威爾&rdo;式坦克
x 2、美國&ldo;謝爾曼&rdo;式‐4坦克x 1)、2個步兵營,裝備有75毫米和
65毫米火炮的新編炮兵部隊組成。達揚少校擔任營長的第89突擊營擔任佔領利達機場的任務。若干架飛機也參加了作戰,擔任對地面的支援任務。計劃是:7月9日夜,第一線2個旅發起進攻,包圍敵人,在阿拉伯軍團佔據的交通樞紐拉特倫會師。這次包圍戰取得了成功,證明阿隆上校採用的包圍戰術是正確的。但由於是初次指揮6,000人的機械化部隊,所以也有不少教訓。例如,在部隊的指揮、通訊聯絡的保障和後方支援上都有不足之處;在逼近決戰點拉特倫時進攻衝擊力減弱了,更需指出的是對拉特倫的包圍圈太小,而且僅以1個旅實施包圍,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
7月18日,正在包圍拉特倫的以軍迎來了第二次停火。阿隆上校指揮戰鬥的特點是,在第一線地域大規模使用自行火器、裝甲輸送車輛和吉普車。以色列空軍也參加戰鬥,對利達、臘姆拉進行了轟炸。
39頁圖:達揚少校指揮的第89突擊營(1948年7月)
第二個進攻計劃;敘利亞戰線
在這個戰線上,兩軍都利用第一次停火提供的時間密謀策劃,準備再次發起進攻。米什馬爾谷的敘軍橋頭堡有2個旅(2,500人)固守,並得到了炮兵和裝甲部隊的支援。以軍決定將2,000人的1個旅分為四路,進攻太巴列湖以北約旦河流域30公里正面的橋頭陣地,擊退敘軍。進攻從7月9日黃昏開始,但由於兵力分散而遭到失敗。至7月
18日,橋頭陣地依然在敘軍手中。以色列在這次戰鬥中的教訓是,由於兵分四路進攻四個方向而未留預備隊和形成重點,由於沒有預備隊而不能從戰況進展順利的方向擴大戰果,指揮官由於沒有預備隊而失去了對戰鬥的控制,渡過約旦河後的火力支援不足。另外,對敘軍估計不足,判斷也是不對的,認為只要進攻敘軍的兩翼,敘軍就必然會後撤。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