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進則退(第1/2 頁)
在那片古老而遼闊的中原大地上,河南,一個承載著千年風霜與輝煌的名字,靜靜地訴說著過往與未來的交織。這裡,黃河之水天上來,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兒女,也孕育了彪悍不屈的民風。然而,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古老的傳統如同一道無形的枷鎖,束縛著某些思想的翅膀,尤其是那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之俗,彷彿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橫亙在時代的進步之前。
故事發生在某個風起雲湧的年代,當朝廷頒佈了一道前所未有的法令——尊重婦女,允許她們識字工作,這道法令如同春雷般炸響在中原大地,激起了層層波瀾。對於許多人而言,這不僅是政策的變革,更是對傳統觀念的一次猛烈衝擊。
這場風波,表面上是對一道法令的抗議,實則是一場新舊思想的激烈碰撞,是舊的傳統勢力對新政的一次頑強反抗。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塊磚石,每一縷風,都似乎在訴說著這場變革的不易,以及那些在歷史洪流中奮力掙扎的靈魂。
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不容任何力量阻擋。儘管風波一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河南兒女開始意識到,真正的強大,不在於固守陳規,而在於勇於接受新知,讓每一個人,無論男女,都能在陽光下自由生長,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徐妙錦的寢宮中,朱高熾向朱棣闡述了河南發生的風波。
朱棣對朱高熾道:“大明太大,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要想坐穩江山,給後世子孫奠定一個基礎,那麼我們就必須要一往無前,千百年來,男尊女卑都,甚至很多事情都約定成俗,雖然我們現在採取了措施,儘管發生了風波,但改革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只有從思想上去固化,去改變才能讓天下人接受新的事物。”
朱棣舉例道:“我們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說的是假如哈,有一天異族入主中原,要天下人剃髮易服,把你的頭髮剔光,留根豬尾巴,你覺得有多少人接受?”
朱高熾大驚失色道:“那必然天下動盪,群起反對!”
朱棣冷笑說:“那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呢?殺的人頭滾滾!大案頻起呢?”
朱高熾沉默了!他知道最終的結果就是天下 人妥協。
朱棣之所以交出國政後,仍舊對思想宣傳極其重視,他深知帝國的變革不進則退,改制度難,改人心更難。
前世有酷吏之名,甚至最後被以謀反的罪名處死的紀綱在這一世仍舊得到重用,只是在法令的限制下,紀綱的權力受到了制約。但是仍舊把持著處理官吏以及思想宣傳的大權,他在炎黃社總理事會中排名第四,居於朱高熾、夏元吉、許松之後。
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因命運的偶然,被時代的洪流捲入,最終成為推動歷史程序的關鍵角色。紀綱,便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本是出身平凡,一介布衣,卻因緣際會,踏入了權力的殿堂,成為朱棣麾下最為得力的助手之一。
紀綱深知,自己的每一步都充滿了僥倖與不易。從那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到如今手握重權,這一切都離不開朱棣的賞識與提拔。因此,他對朱棣充滿了感激與忠誠,誓言要貫徹朱棣的每一個意志,哪怕前方是荊棘密佈,也要勇往直前。
在朱棣的鼎力支援下,紀綱推出了一項前所未有的舉措——監察律。這是一項旨在強化官員監察,確保朝廷政令暢通無阻的嚴厲法規。它如同一把鋒利的利劍,懸掛在每一個官員的頭頂,時刻提醒著他們要保持清廉與忠誠。
監察律的實施,無疑是對當時官場的一次大掃除。紀綱親自挑選了一批精明強幹、忠誠可靠的監察官員,他們遍佈朝野,如同一張無形的網,將那些貪汙腐敗、徇私舞弊、對新政陽奉陰違的官員一一揪出,繩之以法。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