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中西醫辯證教學(第1/3 頁)
吳邪這邊整理了換藥車之後洗了手,才重新回到了醫生辦公室裡,看到熊堯後就歉意說:“熊老醫生,不好意思啊,我剛去換藥了,讓您久等了。”
熊堯的眼皮這才抬起來:“這都是你的工作,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小吳,我來找你是為了林華的病情,對於他現在這個情況,你是怎麼看的?”熊堯的話直奔主題而去。
吳邪給熊堯先用紙杯接了一杯白開水,小心放置好後,才熊堯對方找了一方椅子坐下:“熊醫生,現在林華這個情況,屬於是中風後康復期,主要的表現就是右側肢體肌力下降嚴重、動作協調障礙、而且右下肢、右上肢都存在著感覺障礙……”
“這就是偏癱的典型症狀,在穩定的康復期,有這麼多症狀,非常棘手。想要有所改善,基本上是很難的事情。”吳邪的語氣正式,表情複雜。
雖然林華在他主管的床位上可以提供大量的學識點增益,可這樣的住院,其實除了浪費病人自己的錢,沒任何意義。
以現在沙鎮衛生院所有的藥物和技術水平,完全就是浪費林華的時間,還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吳邪不僅治不好他,得到什麼體驗感和收穫感,還得擔心林華隨時再發腦血管栓塞等情況而死亡……
“所以還是要熊醫生您想想辦法。”吳邪接著眼神含著期待看向了熊堯。
熊堯之前講是可以好轉的啊?這代表著他有辦法!
林華髮作的是腦梗塞性中風,不是出血性中風,這是前提條件。
而不管哪種中風,其實都可以分成要命的急性期、穩定期、後遺症期。
其中,要命的急性期搶命,穩定期要搶功能,後遺症期的話,只能是預防了。
現在林華所處的視窗期,已經是穩定期後的後遺症期,目前的後遺症,基本上已經定型,想要再透過藥物或者手術搶功能,已經喪失了最佳的時機。
這是當前現代醫學對於中風這種病種的認識,透過現代醫學的角度,還有腦中風後治療的指南,現在能夠對林華所做的,就是做功能康復,還有就是避免再發栓塞的抗凝方案。
可熊堯還說他有辦法,若是能把這樣的辦法搞到手,或者有一些心得,那麼以後吳邪就可以自己去接診這樣的病人了,這樣的病人,來一個,就是龐大的學識點增益,多個五六個,吳邪覺得自己絕對能夠學識點自由。
吳邪之所以選擇相信這一點,也是因為他從文獻中查到了這麼一個關鍵的統計資料——
恢復程度:中風後偏癱患者的恢復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患者的年齡、病變的位置和嚴重程度、早期治療等。統計資料顯示,約有50的中風後偏癱患者能夠在6個月內實現一定程度的恢復,但恢復程度因人而異。
複發率:中風後偏癱患者的複發率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既往病史、病變的型別和位置等。統計資料顯示,中風後偏癱患者的複發率在5到15之間。若是規律控制下,複發率會降低至百分之五以下。
6個月和控制下複發率降低,是吳邪沒有直接建議盧俊銀把病人推走的另一條次要理由。
當醫生不能隨意當,每一個決策,都必須要深思熟慮才可以,特別是陌生領域的病種,更是如此。
這也是醫療糾紛風險評分量表內的一項重要參考依據——
熊堯或許看出了吳邪的意思,也或許是本來就有這樣的意思,於是就摸了摸下巴說:“《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到‘中風者不言,言者不中風也;瘈而不仁者,中風也;仁而不語者,痺也。’”
“現在林華的症狀,在我們中醫領域,稱作中風痺症。”
吳邪跟著點了點頭,熊堯是中醫,吳邪不懂,但熊堯加了解釋,他這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