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中央都督府(第1/3 頁)
鄭麗婉落座後,李承乾也沒有了反應。大家都是摸不著頭腦,什麼情況啊?這是怎麼了?怎麼皇帝和皇后都沒反應了?李承乾和鄭麗婉,只是淡然的在那裡品茶,一言不發,著實讓大家感到一陣迷茫和不解。
“噠噠噠——”
一陣倉促的腳步聲,眾人轉身看去。好傢伙,蘇定方一行人,全是武官!
“臣等參見聖人!皇后娘娘!————————”
李承乾指了指自己的右側:“都坐吧。”
眾人落座後,宦官們紛紛拿出一份份文案,發放給在場的眾人。眾人拿起後,仔細閱覽。他們看到的方案,實際上就是軍制改革。首先,設立中央都督府!大都督蘇定方、驃騎都督薛仁貴、車騎都督薛萬徹、衛軍都督裴行儉。
驃騎都督:掌管對外作戰演練,模擬戰略部署,防患未然。換言之,驃騎都督就是戰略指揮部!車騎都督:掌管全國各軍訓練,以及推行、監督各地軍隊訓練進度。全國作戰軍團的內務管理都歸車騎都督管!衛軍都督:掌管軍隊最高司法,負責處理軍隊內部違法亂紀事務,以及對軍規軍紀做出修改、補充。全國軍方,一律由衛軍都督審判,換言之剝奪了文官一方對軍方的插手,你可以提,但是隻有衛軍都督可以做出審判和判決!
1.設立八方鎮國軍、羽林十二衛,鎮國軍各軍按照‘東宮五軍’編制設立,羽林十二衛按照‘東宮五軍’的千人軍設立。軍規軍紀,施行東宮五軍軍紀。
2.開啟全國選拔作戰兵士,優者留軍,差者歸田。
3.查收各地府兵軍備,限制地方府兵裝備為皮甲、木槍、長刀、木盾、弓箭。餘者收繳國庫,差者國庫補充。
4.鎮國軍設立軍區制度,地方軍團士卒不得超出轄區範圍,僅可對外反擊、轄區巡邏,若有觸犯者,以謀逆、叛國論罪。
5.地方軍團不得插足地方政務,後勤用度一律由中央排程。春秋兩季上奏軍備用度,若有貪贓作弊之處,移交衛軍都督府、刑部、大理寺會審,從重論處。非不赦之罪,最高罪責夷三族。
6.鎮國軍設立上將軍、左右都督、監軍兩人、五曹參事。上將軍由中央都督府任命,左右都督分別由中央都督府、兵部任命,監軍分別由中央都督府、御史臺任命,五曹參事由吏部、戶部、刑部、大理寺、御史臺各舉薦一人。
7.增設破陣軍規模,擴充五千。
8.增產軍備,在長安、咸陽兩地,增設工坊,一如咸陽制度落實。
除卻設立的這些條條框框外,軍區制度、中央都督府。還有,就是擴充常備軍了。而軍方的組成也十分複雜,幾乎朝堂上不少部門都參與進去了。中央都督府,能夠字首帶‘中央’的確不簡單,這權利幾乎是貫徹軍方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其次,就是要取消府兵制,從各地選拔能戰、可戰士卒,根據目前的改革方案來看,需要選拔出三十六萬五千人!還要增產這麼多部隊的裝備,五軍的標配可是拆分式護甲、武器,最要命的是晉陽炮啊!那玩意,太貴了!
鄭麗婉隨即開口道:“今年,吐蕃方面貢獻了不少,有四百七十二萬五千,其次是投名狀哪裡的三百八十四萬,總計八百五十六萬五千,要不了多久就會送入國庫。這些錢,也足夠一解燃眉之急了,待到經濟圈、海運、地方改制、農貿運轉、稅制改革落實,也足夠扭虧為盈了。”
大家紛紛把異口同聲的一句話,都給噎回去了。沒必要了,人家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還說什麼?開辦吧!
鄭麗婉:“擇日,本宮會下發有關開墾塞外的方案,屆時中書省領頭,三省合計一下,批捕缺漏。”
大家一臉問號,開墾塞外?在那裡開墾荒地?不會吧?大家想都不會想這種事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