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黃豆芽之所以想做炸油條,除了要復刻小時候印在骨子裡的美味之外,她還想把這道美食拿到大集上去賣。
鎮上大集那天,黃豆芽觀察了一下,發現百姓們都比較認吃,小吃攤前總是圍著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來自關內的小吃。
像雜糧煎餅這種在關內十分普及,基本人人會做的主食,到了關外也成了新鮮吃食,更別提刀削麵這種附帶雜耍效果的美食了,更是吸引人眼球。
炸油條正好符合能吃又能看的要求,本來老百姓就缺油水,看到油汪汪的美食,哈喇子都快掉地上了,油炸糕攤位前圍著那一大幫人就足以說明油炸食品的魅力了。
而且油條用料簡單,小麥粉、豆油和細鹽一起發麵,發好了的面胚可以炸很多根油條,小小一塊面胚就能炸一根小臂那麼長的油條了,價格再定得實惠些,絕對能大賣。
金氏見小姑子要展示下廚藝,還挺期待,本來打算做的炸豆腐丸子,都特意延後了,讓小姑子先炸這個叫油條的東西。
只見黃豆芽把兩個用刀切好的、大約有食指那麼長的細窄麵條疊在一起,用筷子在兩塊麵條的中間按一下,讓兩塊麵條完全地粘在一起,然後在麵條兩端用筷子按一下。
金氏對此十分好奇,黃豆芽解釋說是可以提高油條的美觀度,把麵條的兩端壓實後,炸出來的油條兩端非常的漂亮。
在油溫足夠熱時,將油條拉成小臂長度,放進油鍋裡,油條逐漸膨大,慢慢地飄到油麵上,本來細窄的麵條變成跟女人小臂一樣粗,著實讓人很是驚訝。
油條炸得金黃後就可以出鍋了,把新鮮出鍋的油條立放在瀝油筐裡瀝油,瀝油筐下面放著個小陶盆。
油條上多餘的油透過瀝油筐的小縫隙直接掉進小陶盆中,一點不浪費,瀝下的油用來炒菜,也不影響味道。
瀝油筐是黃豆芽用細小的柳樹枝編的。現在的柳樹長成了,要想找小嫩枝還得去新發芽的樹頂上去找。
為了滿足小妹的要求,黃豆腐不得不撅著屁股往柳樹上爬,忙活了半天,這才找到讓小妹滿意的柳樹枝。
為了獎勵挺大歲數還爬樹割樹枝子的親哥,黃豆芽把第一根油條,跟嫂子、侄子侄女四人一起分了之後,第二根油條就立馬遞給了自家大哥。
香酥鬆脆的油條得到了黃家人的一致認可,一向愛炫耀的黃念文,在得到了油條後,第一時間就拿著油條跑到村道上,找他的那幫小夥伴嘚瑟去了。
黃豆芽有時候都同情那幫跟自家侄子一起玩的小孩子們,造了多大的孽,才攤上這麼好的一個玩伴。
因為是第一次做油條,黃豆芽害怕做失敗了,也沒有弄太多的面,就只做了二十多根油條,倒是夠家裡人吃兩頓了。
金氏本來還想著早上燜點高粱米飯改善一下伙食的,現在大家都迷上了炸油條,高粱米飯倒是省下了。
端午節的早上,一大家子吃了炸油條、炸豆腐丸子和豆腐湯,中午吃了韭菜豬肉餡的餃子和拍黃瓜,晚上又吃了一頓高粱米飯配肉末茄子,黃家人這一天可算是圓滿了。
黃家人的肚子從早到晚連吃了三頓美食,一整天都沒感受到啥叫餓,本來能吃兩頓的油條,更是被家裡人拿來當零食吃,一上午就把油條盆吃空了。
家裡兩個小娃娃紛紛祈禱天天過這種好日子,搞得三個大人又是心酸又是好笑。
黃豆芽認為,一年之所以要有幾個節日,主要是讓貧苦的老百姓偶爾能改善改善伙食,以免百姓活著沒有個盼頭。
一年之所以只有這麼幾個節日,是害怕老百姓天天大吃大喝,糧食吃光光,以後活不下去了。
黃豆芽時常幻想能活在天天吃肉,天天過節,想買新衣服就買新衣服的朝代,可惜終究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