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黃豆芽編了一夏天的草鞋,手裡的錢是沒少攢。光是賣草鞋的錢就足足有一百多文錢。每個大集後,哥嫂還給她兩文錢的零花錢。
這麼多錢,黃豆芽是一文都沒花,一直放在荷包裡攢著。這個大集才把荷包帶過來,想著為家人買點東西,讓大家樂樂呵呵地過個團圓節。
能攢下這麼多錢,真的挺出乎黃豆芽意料的。關外的生活打破了她對錢難掙的認知。賣個草鞋就能攢下一百多文錢,這錢未免也太好賺了吧。
關外的錢好掙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關外的人少,其中的手藝人更是少得可憐。
滿打滿算,關外才算和平了十多。當初鬧賊寇時,大批的關外人跑進關內逃命,這其中以手藝人居多。
有手藝就有活命的本錢,就算遠離故土,沒房沒地,但靠著手藝咋樣也能混口飯吃,保證自己餓不死,所以他們也是最先往外跑的人。
而往關外跑的關內人則正好相反,大部分人都是要手藝沒手藝,要地沒地,在老家實在混不下去了,連糠麩皮都快吃不上了,只能把心一橫,反正都是一死,還不如往關外闖一闖呢。
黃家本身就是個特例,張三趙四護送這麼多移民來關外,還是第一次碰到像黃家這樣「有錢」的人家,可見黃家是有多麼的與眾不同。
像編草鞋這種手藝,都是要有人手把手教才學得會的,而且還需要天賦。
像黃豆腐這種沒天賦的,即使有人手把手教,編出來的草鞋依舊是又紮腳又磨腳,全家就他自己才肯穿。
黃豆芽的草鞋賣得好,除了關外手藝人少之外,還有就是她編的草鞋確實舒服,腳底板厚實的男人穿著舒服,小腳嬌嫩的孩童穿著也不覺得紮腳。
為了讓草鞋結實又舒服,黃豆芽編草鞋用的草是燈芯草和烏拉草。燈芯草結實,烏拉草宣乎。
燈芯草和烏拉混在一起編草鞋,比稻杆編織的草鞋強不少。
關外的燈芯草和烏拉草隨處可見,長在荒地上的草,可以隨便割,不像在老家時,稻草都是要花錢的。
前一世以前在老家時,一個集市上能賣出去兩三雙草鞋就很不錯了。
草鞋這東西,就算自己家人不會編,村裡只要有人會編,給人家送點稻草,再抓一把穀子,人家就能幫你把鞋子編好了。
一小捆稻草和一把穀子就能做兩雙鞋子,誰還會樂意花錢買呢。
關外就不一樣了,大人的鞋子一文錢一雙,小孩的鞋子兩文錢三雙,花個文錢,一家子的鞋就不用犯愁了,當家女人會覺得這樣很實惠。
黃家總共趕了十個大集,賣出去一百多雙草鞋。這還是因為後來有競爭對手了,別人也編了草鞋到集市上賣,不然黃豆芽編的草鞋還會賣得更好一些。
荷包裡裝著一百多文錢,黃豆芽感覺自己已經富得流油了。回想起端午節前夕的那個大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會有一天,會帶著一百多文錢趕大集。
黃豆芽遙記得端午節前夕的那個大集,自己兜裡就只有兩文錢,當鞋託時還給花光了。
那一天自己在大集上晃悠了好幾圈,每個攤位上賣啥、價格幾何,都記得清清楚楚,奈何那時候手裡沒錢,也就只敢看看,還得裝作不想買的樣子,連價格都不敢問,只敢站在其他買家身後,聽個熱鬧。
這次兜裡有了一百多文錢的鉅款,黃豆芽走路時腰板都挺得溜直,看到喜歡的東西也敢問價了,一路走下來,零零碎碎買了一大堆。
黃豆芽前世沒怎麼花過錢,賺點錢也都被張家那個老刁婆子收起來了,後來懂事了,知道藏錢了,錢又不好賺了。
活了兩輩子,還是第一次兜裡有這麼多錢呢。花起錢來,不免有些大手大腳。窮人乍富,倒是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