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第1/2 頁)
這樣幹烀出來的豆餡才是最香的, 但也是最考驗技巧的。
把豆角豆直接烀熟, 需要極強的火候掌控能力,啥時候燒大火,啥時候撤火,都是有說道的。
黃豆芽和趙六丫烀豆餡的時候, 金氏一直在旁邊指導,一步不敢離開。
烀了將近一個半時辰, 可算是把豆餡烀好了。金氏指導兩個小姑娘用勺子把豆子慢慢搗碎,還不忘提醒她倆,千萬不要全部搗碎,既有豆子又有豆沙的豆餡才好吃。
搗好的豆角豆拌上些麥芽糖漿,豆餡就帶著甜味了。
黃豆芽把一勺豆沙放進嫂子嘴裡,得到了肯定後,又餵了好友一大口。
金氏洗乾淨手,捏了一塊熱氣騰騰的豆餡,送過去給孫氏嘗了一下,不出所料,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黃家的兩個孩子守在灶臺邊上,等著自家小姑的投餵,屋裡人都吃過了豆餡後,黃豆芽才品嘗了一口豆餡,一口下去,那味道清甜綿密,又有沙沙的口感,真是好吃極了。
用這麼香甜的豆餡做出來的粘豆包,不好吃就怪了。
做粘豆包,除了豆餡要香,包豆餡的黃米麵也有很多說道。黃家磨大黃米麵時,孫氏全程指導。
雖然孫氏做菜不好吃,但是包粘豆包的手藝還是不錯的。她家年年都包粘豆包,手法已經很嫻熟了,這也是為啥金氏敢找孫氏幫忙,趙晟也敢放娘親出門的原因。
大黃米泡上大半天,讓大黃米一點點地浸滿水分,這樣才會讓蒸出來的粘豆包更軟糯。
等大黃米泡好後,再將它細細地磨成黃米麵。
和大黃米麵的時候,放多少水、放多少面、醒多長時間,孫氏也說得清清楚楚,一點不藏私。
大黃米麵發好了,這樣做出來的粘豆包才不會燒心,不會讓人吃了反酸水。
這黃米麵有兩種,一種是大黃米麵,一種是小黃米麵,大黃米是用黍子磨成的麵粉,黍子粒較大,顏色較淡,而小黃米是用穀子磨成的麵粉,粒較小,顏色較黃。
在口感上,大黃米麵比小黃米麵更加軟糯勁道,所以黃家包粘豆包用的面,是純大黃米麵。
想要粘豆包一次成功,且口感粘糯,就一定要用開水燙麵。
邊倒開水邊用筷子攪拌,先把麵粉攪拌成粒狀,然後晾至不燙手後,下手揉成一個偏硬的麵團。
麵團千萬不能太軟了,不然蒸的時候就會塌掉,把麵團放在盆裡,蓋上蓋子,放在熱乎的炕頭,發麵需要用一天一夜。
做回粘豆包,磨麵、發麵、烀豆餡都要用好長的時間去準備,非常地麻煩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麻煩,粘豆包吃起來才更加美味。
粘豆包包好之後,要放在蘇子葉上,這樣蒸熟之後,粘豆包就帶著蘇子葉的清香味了。
黃家今年沒種蘇子,蒸粘豆包用的蘇子葉還是孫大娘家的呢。
孫大娘是個熱心腸,若不是二兒媳婦生孩子,她要去照顧月子,這時肯定要過來黃家幫忙包粘豆包了。
用開水浸泡一下乾的蘇子葉,把蘇子葉泡開後,清洗乾淨,然後把粗梗根部剪掉。
醒發好的麵團,解開蓋子後,會聞到淡淡的酸味,麵團不會膨大,但是做出來的粘豆包會更好消化,口感也更好。
雙手抹油,然後取一塊麵團先給它整理成小碗的形狀,再放一個餡料在上面。
用虎口收攏法包起來,再給它搓成一個橢圓形,最後包一個蘇子葉,這樣可以防止熟的粘豆包粘在一起,不好分離。
粘豆包包好後,放在籠屜上,水開上鍋,蒸一炷香的時間就熟了。
一炷香後,金黃透亮的粘豆包就出鍋了,開鍋時,大黃米的熱氣和香味瞬間撲過來,立刻便讓人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