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澤倒是有些高興了。在農業社會里頭,人多就是力量。所以太平軍等部隊現在只是缺人,加上廣西老兄弟們能打仗,會打仗,各部隊都是隻怕人少。
但是在工業社會中,軍隊在打仗之前就得接受相當的訓練。這就如同印度與中國比“人口紅利”一樣,印度每年進入勞動年齡的青年絕對數量的確是開始超過中國,可這中間相當一部分是文盲,或者是隻懂得寫自己名字的傢伙。而中國的進入勞動年齡的青年中至少接受過初中教育,而且這些中國青年絕大部分也不是初中畢業後就勞動,他們也在初中畢業後接受過技校之類的教育。大部分進入勞動年齡的年輕人,都接受過高中乃至大學的教育,中國與印度的勞動力在出發點上就有巨大的差距。
這就如同韋澤的部隊一樣,雖然現在只是草創,很多訓練並不到位。但是這些戰士與太平軍乃至清軍相比,存在的是“有沒有針對性教育”的差別。放到韋澤部隊的部隊內,就成了大家不太在乎手裡部隊的人數,而是先考慮了部隊士兵有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問題。
眾人的目光頭投到了管作戰訓練的韋昌榮身上,這位全軍的總教習的本職工作就是部隊訓練,自然不可能讓他就這麼輕易的逃開去。
韋昌榮明白眾位兄弟們目光裡頭的意思,他嚷了起來,“這麼多兵,練起來可不是小事。大夥的部隊裡面都得抽人出來!你們想讓我一個人管兩千人,想都別想!”
柯貢禹自然是不怕,教導旅本來就有培訓的任務。各種體能訓練、基本軍事訓練,全新的戰術訓練都是教導旅的工作,他的部隊人員今天進明天出已經是常態。胡成和指揮全軍,這反倒是一把抓,怎麼都一樣了。後勤部隊的林阿生對於人數沒什麼特別的要求,多了多幹,少了少幹。
只有第三師的師長阮希浩比較緊張,現在韋澤的部隊中四個師,第四師算是後勤部隊,第一師則是教導旅,第二師歸胡成和指揮。和這幫人比較起來,只有第三師是個貨真價實的作戰部隊,師帥就是指揮一個師的部隊。如果其他三位都能有自己的算盤,那第三師只能聽命令。所以阮希浩頗為緊張的看著一眾“前輩”,也不知道自己這個師會遭到何種對待。
“這樣吧,咱們先把參謀部給拆了,各個師都建立起各自的參謀部。咱們的部隊成立總參謀部。”韋澤慢悠悠的說道。
“什麼?!”張應宸原本沒有參與討論,他一個參謀長不直接指揮部隊,所以沒什麼討論的必要。現在聽了韋澤的話,竟然要拿參謀部先動刀,這就輪不到張應宸繼續沉默下去。
“丞相!我們參謀部才幾個人?每次打仗都要忙死,只嫌人不夠多。你這一拆,我們怎麼辦?”張應宸完全沒了剛開會的時候那股子疲態,此時他眼睛圓睜,先是完全坐直了,又嫌這麼尚且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他乾脆站起身來抗議到。
“我準備調整參謀部,現在這個小參謀部指揮一千多人還行!就這麼不斷的擴軍,那卻是不行了。所以參謀部要擴大!”韋澤說道。回到這個時代,特別是在灌陽與清軍打了一仗,韋澤的心態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原本他還是沒辦法避免那種對運動戰的青睞,所以對部隊的組織結構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感覺。
在灌陽輕鬆擊潰清軍之後,韋澤也不得不面對現實。自己手頭的這些幾個月前還是農民的部隊,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戰鬥力。別看在韋澤抄襲的成套指揮以及作戰體系下大家學會了在戰場上拍著佇列行動,能做到走到清軍面前先開槍再肉搏。那前提是清軍渣渣又渣渣的戰鬥能力。韋澤手下這支屢敗清軍的部隊在同等條件下和英國龍蝦兵們對戰,韋澤相信自己打十次得敗十次。
既然如此,韋澤乾脆就採取了這個時代比較經典的兩個組織體系。一個自然是排隊槍斃的戰術,另外一個就是德國的總參謀部制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