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竊賊瘦猴(第2/3 頁)
種茶,大麻,苧麻和豆等。好在天下初定,先皇下令輕瑤薄賦,百姓就靠著刀耕火種,劈山砍林,雖還飢貧,但好歹都活了下來。
後來那許縣令又組織民丁民壯沿著黑水河清出一條能跑馬車的道,徹底連線了烏縣和順和。還讓人在黑水河上支網捕魚,更是帶人進山尋貨打獵物,百姓日子也是越過越好。
只是好景不長,周圍山上的樹木越伐越少,雨水也將山上肥沃的土壤沖刷殆盡,漏出猙獰的山岩。百姓嚐到了伐山的甜頭,愈發變本加厲,進山的人越來愈多,越走越遠,終是生了禍事。
進山的人頻繁失蹤,最後一次,一隊十來人,半個月後只找回來了一人,可也是遍體鱗傷,精神瘋癲。
自古烏山多鷙獸,更有傳有巫神,山民皆甚少入山。這一變故使得原先的山民直呼巫神降罰。其他百姓雖不完全相信,可也都人心惶惶。
有曾進山的人說山中確有臉盆大的腳印,還有人說見到足足有百斤重的穢物。又有人回想受傷之人的傷口,個個又大又深,看的人膽戰心驚。一時間謠言四起,道巫神座下有怪物,身長九尺,身披利刺,口大如盆,一頓能吃下十來個人。
自此,縱使縣令再三保證,也沒人再願意進山,連帶著黑水河裡魚網也都被起了起來,生怕又激怒了河神。
此後,雖有那膽大的去黑水河裡撈魚,卻再也沒人敢進烏山,百姓只能就著那點田過活。虧得修了索橋和山道,有氣力的便出去做工,有手藝的便做活計,有頭腦的則是想法子販進賣出,日子也就一天天這麼過來了。
朱玉點頭,他家太爺爺當初就是那膽子大的,別人不敢下黑水河,只他一人日日泡在水頭,捉了魚,逮了蝦,便裝進竹簍,馬不停蹄地往安平縣售賣。夏賣活魚冬賣幹,養活了老妻和弱兒。傳到他爺爺手上,竹簍變貨擔,一頭挑著布頭針線胭脂水粉,上面壓著他爹,一頭挑著街坊鄰居託賣的物什,掃帚竹簍木梳麻鞋,鋤頭剪刀耙刨刷,甚至還有大餅米糕條果,走街串巷,最遠說是連府城都去過。自己賺錢不說,也替街坊添了進項,就是到如今,他家鋪子裡頭還有各家做的東西售賣。
幾人從林中怪物,又說到各家的過往,一家比一家心酸,聽的阿木淚眼漣漣,眾人見了不免一頓好笑。
說完這些,又提到衙門,百姓日子不富裕,衙門裡自然也就清貧。烏縣官衙破舊不堪不說,人員配備也不齊。都知道這是個下下縣,來了此地,如同發配一般,輕易不能指望著政績升遷,所以有關係的,定是不會來此地。沒關係,不得已調任到此的,又是找各種藉口推辭,或者乾脆避而不來。早年間還曾有縣丞主簿等等,現如今,縣衙裡只一位胡縣令,一李老主簿還有就是張魯張典史,那李老主簿只在農收年末時,上衙幫忙徵收入賬。張魯原是普通衙役,後來胡縣令來了之後,師爺見他是個能幹的,便薦他做了個未入流的典史。
有官身尚且如此,更不要說下面的衙役了,因著衙門油水有限,衙門裡只能輕裝上陣,一人身兼數職,除了文職的帳房和文書之外,其他皆不分內外,都只是輪值而已。
張魯雖說是典史,掌巡鋪之責,管理一縣治安,可還同時擔著兵房的事務,登記組織民壯。而朱玉馬大力等人,則全不分職責,只分組分班,平時上街巡查,遇案則追捕取證,縣令升堂則又站班,出門則又隨行等等,人人皆身兼數職。好在烏縣人少,這麼多年沒什麼大事,竟也這麼平平安安過來了。
幾人長吁短嘆一番,不要說聽熱鬧的老張頭和田鼠,就是阿木也覺得這烏縣的上上下下,日子都不容易。好在這一圈裡頭,也就張魯一人見識過外頭的繁華,其他人打出生就在此,生來吃糠咽菜,一輩子早起貪黑,自覺讓一家老小吃飽穿暖已是幸事,外頭如何,從未想過,也無法想,所以也便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