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1/2 頁)
趙清毓看著聯名書和大儒的奏疏 ,心中疑竇叢生,吏部對官員的考制還沒有走到針對文臣那一步,為何引起讀書人這麼大的反感。而且,大多數讀書人對朝廷官員都嗤之以鼻,尤其是這次官員考制是剔除官場蛀蟲,他們應該拍手叫好才是,為何卻是如此抵制?
趙清毓眉頭緊縮,思緒混亂,一時理不清其中緣由。
不過現在也不是追究其中緣由的時候,而是儘快壓下江南士子和大儒們的抵抗情緒。雖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是這些拿著筆的讀書人是輿論的引導者,不好好處理,勢必引起讀書人和朝廷對立,對朝廷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而打敗讀書人的只有讀書人。
有攻擊朝廷的讀書人,趙清毓當然也能找到「找到」讚頌朝廷的讀書人。但是輿論對抗不能根本解決事情。這事需要慢慢查,不過朝廷可以先給這些讀書人製造一些壓迫感。
「爹,你即位以來,有沒有開過恩科?」
景元帝被趙清毓這麼一問,有點懵,「你出生那年開過一次,怎麼了?」
「你剛剛不是說讀書人閒得慌嘛,這不是給他們找點事做嘛。他們讀書不就是為了科考,如今恩科在即,他們還會有時間嘴碎朝廷嗎?而且,爹在頒布恩科旨意時,也可以將官員考制變革與這次恩科關聯起來,讓這些讀書人認為官員考制是為了給他們騰位置。人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便不會再無事生非。」
景元帝一聽趙清毓的建議,撫掌大笑,「毓兒果然聰慧。士子上書一事,我還沒有與群臣商討,便是知道你有解決的法子,而不會像朝臣只會勸我息事寧人,最後恢復以前的官員考核制度。」
「只是,這次以什麼理由去開恩科呢?」
趙清毓聞言反問:「恩科恩科,不就是朝廷恩准給讀書人的一次機會麼,還需要找理由?」
「話是這麼說,可是歷來王朝開恩科一般都是舉國同慶的大事,總得找些理由。」
「朝廷收復草原,驅趕、殲滅北漠,算不算一個理由?」趙清毓問道。
「這個理由不錯。明日早朝我便下旨,明年春開恩科。」
「嗯。」趙清毓點點頭,「不過,江南讀書人聯名上書這事還得查清楚,看看其中是否有貓膩。」
「這事當然要查,只是,派誰過去適合呢?」景元帝微眯著眼思索,「得找一個文官,郭巖之倒是不錯,以他的文采,肯定很容易與讀書人打成一片,到時候套訊息也容易些。」
「那換個人去西北大營?」趙清毓問道。
「不了,既然讓他去西北,就不改了。朝中能和文人打交道的不少。」
趙清毓好奇的問道:「其實我不太明白,爹為什麼要派郭巖之一個文官去西北,他文文弱弱的,怕是受不了西北大營惡劣的氣候和匪氣橫生的民風。」
「其實沒什麼大原因,就是那天瞧著他惹你不高興。」
趙清毓沒想到指派郭巖之這事最後根源在自己這,她尷尬一笑,沒在過問這事。
很快景元帝敲定了暗訪江南士子聯名書一事的人選,趙清毓沒想到居然是諫義大夫嚴暉。
「嚴大人人如其姓,讓他去調查這事,會不會不太適合?」
趙清毓實在是想像不出來繃著一張臉的嚴暉被一群青、少年圍住,嘰嘰喳喳問個不停的模樣。
見趙清毓不贊成的模樣,便知道趙清毓不瞭解嚴暉,於是解釋道:「嚴暉故里是江南虞城,他祖父是嚴禮,父親是嚴庭,兩人皆是當朝大儒,而嚴暉是景元十年的狀元。嚴家是真正的書香門第,其家族對江南讀書人的影響深遠。嚴暉雖然年紀不輕,不能與書院計程車子們打成一片,可論在江南的影響,百官怕沒有一個能和嚴暉相比。」
趙清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