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邱吉爾知道:人血不是水。早晚得給俄國人真正的支援,而不是連篇累續的空話。如果俄國之牆真正倒塌,希特勒騰出手來,再次把大兵雲集海峽,英倫就不會再次化險為夷了。
一九四一年十月,英國代表比弗布魯克勳爵和美國代表哈里曼前往戰火紛飛的莫斯科,與蘇聯人簽訂了一系列的援助協定。確定了援蘇的內容和方法。
接蘇物資的路線有三條:伊朗鐵路;太平洋航線;北極航線。
伊朗鐵路從港口城市阿巴丹,經過風沙瀰漫的高原和酷日如焚的戈壁,通往蘇聯土耳克斯坦邊境城市阿什哈巴德,全長約一干五百英里,是一條美國人在本世紀初修的窄軌鐵路。它的許多路段荒無人煙,整條鐵路管理糟糕透頂,許多裝置失修,車站破敗不堪,每天最多能對開四列火車。英國物資要用船經好望角繞整個非洲才能到伊朗港口阿巴丹。在蘇聯,這些軍火還要經過高加索山區和頓河草原,才能抵達前線,同蘇德戰線的巨大消耗相比,它實在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邱吉爾計劃把它改成雙軌,把一些老掉牙的蒸汽機車換上馬力大的內燃機車,再補充一些新車皮,使它的透過能力達到每天對開十二列車的水平。
希望不等於現實,整個工程最快也要在一九四二年秋天才能完工,他懷疑俄國人是否能挺到那時候。
太平洋航線是一條微妙的政治水道。蘇聯和日本有一個中立條約。兩國又都是兩大對立的政治集團的主要成員。日本同美英打仗,蘇聯與德國火拼。然而蘇聯船卻從美國西海岸裝上軍火,經太平洋戰區,甚至穿過日本的宗谷海峽‐‐這條海峽已經布了雷,到海參嵐卸貨,去打日本的盟友德國人。
它微妙之處在於雙方心照不宜。但貨運量很有限,而且要透過西伯利亞大鐵路才能投入前線。
只有北極航線最短,貨運量最大,離蘇聯戰線最近。
然而,這也是一條世界上風險最大的航線。
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在絕密的帷幕下,一支代號為&ldo;德文郡&rdo;的特遣護航隊,沿著險象環生的北極航線出發了。皇家海軍航空母艦&ldo;勝利&rdo;號、&ldo;阿格斯&rdo;號、重巡洋艦&ldo;德文郡&rdo;號、&ldo;薩福克&rdo;號和六艘驅逐艦進行了強有力的護航。一路上居然平安無事。十天後,船隊在蘇聯白海港口阿爾漢格爾斯克卸貨。六艘貨船滿載著吉普車、裝甲車、反坦克炮和鋁錠。蘇聯的起重機吊下了裝有英國&ldo;旋風&rdo;式戰鬥機的條板箱。從&ldo;阿格斯&rdo;號上起飛的皇家空軍151戰鬥機中隊全部在摩爾曼斯克班卡機場著陸,英軍飛行員把飛機移交給他們的俄國同行後,搭船返回英國。英國政府和軍界高度評價了&ldo;德文郡&rdo;行動的政治意義。但是,烽火連天的俄國戰場每月要消耗五千輛坦克、一萬門大炮和幾千架飛機,這點&ldo;禮品&rdo;是沒有實質作用的。
&ldo;&l;德文郡&r;護航隊披露出北方航線上最可怕的情景:從冰島到阿爾漢格爾斯克二千二百海里水路上,流冰四伏,冰山綿延。海霧迷茫,敵情危險。任何失誤都會招致沉船,而遇難者在冰海中難以倖存,不出十分鐘,他便會凍僵,半小時後,連上帝也無法挽回他的生命了。
邱吉爾很謹慎地派出了一支又一支護航隊,然而間隔時間既長,船數也很少,他懷疑史達林的抵抗能力。邱吉爾想像得出:在俄羅斯遼闊無邊的大地上,廣表的森林,遍地的積雪,沼澤上結著冰,一支征服了整個歐洲的久經貫戰的機械化納粹軍隊,同一支共產黨人指揮的紅軍浴血苦戰。究竟誰勝誰負呢?
史達林對邱吉爾這種坐山觀虎鬥的消極態度非常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