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招楚休遍查故紙羅織罪名 十二孃假扮良家栽贓陷害(第2/4 頁)
楚休這才戰戰兢兢退下去,調閱相關文件,查詢審批漏洞。
招楚休剛下去,又有奉山神祠的老道元誠帶著徒兒前來拜見,竟也是因為奉山別院之事,蒼山遠聽著就頭大,推說自己身體抱恙,不便見客,有事改天再說,並賞了元誠兩個元寶,一領道袍,打發了二人。
招楚休是家傳的紹興師爺,自是摶律法如掌中明珠,舞詞鋒似手上龍泉,探微索隱,洞悉瑕疵,捕風捉影,興詞構訟,羅織罪名,任你清白如水,也叫你難逃法網。耗費三天時間,查了一堆舊文件,真叫他找到一處可做文章的地方。
石樓村後面的石樓山山頂陡高,與他處隔絕,土壤又極為特殊,年代久遠便生長一品種特殊的草,名為庵薷。此庵薷枝條叢生,彷彿衍數的蓍草,但色澤更加紅潤可觀,莖條緻密光滑,且有幽香之氣,手握過之後,三四天還有香味。五十年前偶然間被一村民發現,當成寶貝上報了當時的奉安府。當時的奉安府愛好衍數之法,平日裡見羑里的蓍草,已經引為異物,今見此庵薷,更是驚為天物,立刻派善攀爬之人上石樓頂多多采集庵薷,湊成五十之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石樓山頂地面狹窄,僅有數畝之地,庵薷也不過五六叢,且生長極為緩慢,足尺可用之莖太少。好歹湊成兩副衍數籌策,知府知道這種奇物自己是無福消受的,思索再三還是上供了朝廷。
此物進貢到朝廷,英祖睿皇帝頗感驚奇,將一副籌策送到欽天監供佔算大事之用,一副留在自己寢宮做辟邪之物,還特地賦詩一首《贊瑞草籌策》,並以瑞草生德地為由,免了石樓村三年賦稅,囑咐奉安府好好保護庵薷,不得私人採用,以後若再有籌策要便要上供朝廷。這事兒當時英祖皇帝並沒有下正式的聖旨,只是一時興起,隨口說了那麼一句,事後他也忘了,沒有在搭理這茬。
當時的奉安府還蠻重視的,回來把英祖皇帝的詩和話記錄在冊了,之後還派人上石樓山頂檢視過,一共六叢庵薷,四叢大的叢闊一尺,高五寸,兩叢小的叢闊三寸,高三寸,也一一記錄下來。可這玩意長得忒慢了,這一任奉安府三年後派人上去看過一次,也不過長高了五分,再也沒有湊齊過一副。加之石樓山頂陡峭難攀,這任奉安府卸任之後,大家也就忘了這茬事了,連當年經歷過採庵薷之事的老人,也都謝世了。若沒人計較,也許就沒有人知道石樓山頂還有這種草了。
這屁大點的事竟叫招楚休給查詢出來了,他要拿這個事做做文章,廢掉岱下縣的審批手續。
怎麼廢呢?無非是拉大旗作虎皮,把這個事情倒騰出來,拿著英宗皇帝說過的話和寫過的詩當證據,把庵薷從偶爾進貢的物品搞成皇家指定貢品,如此就可以援引現有貢品產地有關律例:凡地產御用貢品者,名為貢田,每畝年給五百錢以補雜用,視作官山官田。貢田周遭二十丈內,不可私行伐木,違者不分首從,杖八十,徒一年半,若計入己贓重於徒杖本罪者,各加盜罪一。
哈哈,莫說杖八十,就是杖二十,奉安府裡的掌刑小吏也能把他打死打殘,還怕他羊可營不屈服?就是打死了羊可營,上峰追究下來,也頂多是譴責掌刑小吏個心無仁慈,行刑失度,致死犯人,罰俸半年,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就是律例的靈活性啊。
既然這條可行,就立刻開時動手。
第一步就是要把庵薷進貢的事情坐實咯。先要派人去石樓山檢視庵薷的長勢,因為要藉助皇帝的力量,這個可不能兒戲,報上去要上供庵薷籌策,到時候卻沒有,那就難收場了。
為了不讓羊可營察覺,招楚休讓兩個眼生的衙役扮成香客前去的石樓山。
現在石樓山每天人來人往十分熱鬧,石樓村的人都一門心思想著賺錢,石樓村的管理十分粗放,也沒有人查察什麼。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