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針對建奴的部署(第1/2 頁)
針對建奴的部署
京師,皇極殿。
內閣首輔李邦華正在彙報工作。
“現在通州漕運以及陸路運輸皆已恢復,江南之米最多一個半月就能抵達京師。”
“昨晚閻應元成功收復延慶,斬殺延慶知州李袍暉,受納降軍一千二百三十九人。”
“流賊退兵時果如陛下所料對百姓進行了劫掠!現在延慶極度缺糧,戶兵兩部運糧隊和民間運糧商隊已出居庸關,預計今晚就能抵達延慶。”
崇禎點點頭,對閻應元的能力表達了認可。
換成唐通,他可能還沒到達延慶城下。
“閻應元明天什麼計劃?”
“回陛下,閻應元明日收復懷來衛!”
懷來衛?
崇禎聽到這個地名後先是一愣,隨後嘴角抽了抽。
懷來衛這個地方在歷史上並不出名,反倒是東邊的一座城堡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土木堡!
土木堡距離懷來衛十幾裡,一百九十多年前,大明戰神朱祁鎮在此踏上為期一年的留學之旅。
如果說大唐亡於香積寺,那麼大明的衰落就是從土木堡開始的。
崇禎甩甩頭,將這位戰神從腦海裡迅速忘掉。
他指著地圖上其他地方問道:“閻應元的計劃是先收復,再治理?”
“目前來看是這樣的,他在題本里說晚去一日,就會餓死很多人。所以目前的策略是小縣城派兵丁通知一聲,復降朝廷的就運糧賑災,不投降的就棄之不管。”
“依臣來看,應該沒有不投降的。”
李邦華這麼說是有根據的,明軍與李自成在河南一帶拉扯了十幾年,當地的官紳早就有了經驗。
反正也守不住,誰來就投降誰,除非其中一方派重兵把守。
這個經驗早已傳遍全國。
李邦華繼續說道:“收復宣府後,閻應元會根據朝廷的新政進行治理。”
“好,甚好。”
對於閻應元的計劃,崇禎不做任何干預。
他的用人原則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李邦華向左右看了看,見沒有其他人後才低聲說道:“陛下,宣府加上延慶州,懷來衛,保安州,人口總數不足四十萬,閻應元卻向朝廷索要六十萬石糧食!”
“這些糧食足夠宣府那些人吃五個月的!”
“臣以為,閻應元不得不防啊!大明朝已經有了一個吳三桂,絕對不能再出現第二個!再者,一旦建奴攻下宣府,那些沒吃完的糧食就落到建奴之手”
“放心,朕信得過閻應元。”
“可是陛下!”李邦華見崇禎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頓時急了。
“陛下,這不僅是信任的問題,還有錢的問題!現在江南每石米約一兩銀子,陸運至京運費約一兩一錢,漕運至京運費每石七錢銀子。”
“購買六十萬石糧食多則需一百二十六萬兩,少則也得一百零二萬兩!這還不算軍餉!”
搜書名找不到, 可以試試搜作者哦, 也許只是改名了!
“戶部的一千萬兩銀子守城時花了一百多萬兩,吳三桂領了一百五十萬兩。如果再加上閻應元的所需要的銀子,戶部一個月內支出將超過四百萬兩。”
不怪李邦華急眼,在未來一年沒有收入的前提下,國庫一個月支出四成存銀,換誰都得急。
崇禎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開源不能停,節流也得搞。
片刻後,崇禎抬起頭:“為何沒有海運?據朕所知海運成本是漕運的一半左≈x3c4f;。”
李邦華沉默良久:“此事說來話長,孝宗和穆宗時期嘗試透過海上運糧,但因為試航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