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部分(第2/5 頁)
,畢竟從崇禎八年開始,滿清東虜便頻繁的叩關南下打草谷,除此之外還有到處流竄的張李劉流寇,經過這兩支兵馬的蹂躪之後,北直隸大地上的百姓還要面臨可怕的瘟疫。試問,在這種絕境之下,能夠堅持留下來的百姓還能剩下多少?
尤其是愈發靠近北京城的府縣,哪些地方距離長城都太近了,只要韃子叩關而入,便會首當其衝,是以百姓們幾次逃難之後,乾脆便一直客居異鄉流浪,也好過回去以後被韃子殺死,或者劫到關外去做奴隸,甚至死於饑荒瘟疫之中。
李信知道,這些逃離家鄉的百姓們有很大一部分人,便被生計所迫加入了張李劉的流寇大軍,然後又搖身一變成了燒殺搶掠的惡棍,將自己受過的一切苦難再施加於與他們同等遭遇的百姓身上。
“大老爺給口吃的吧!”
在搜尋一個廢棄的村子時,不知從何處突然就竄出來一個骨瘦如柴的難民,跪在地上連連磕頭,祈求著討一口吃的。
李信命人將自己的口糧分給了那個難民一份,誰知那難民收了糧食後,卻並不想走,而是怯生生的問了一句:“大老爺們是闖王的人馬麼?收了俺吧,俺能抗鋤頭,也能抗大槍,只要收了俺讓俺幹什麼都成!”
衛士們剛要怒斥這廝有眼無珠,李信卻擺手制止了他們,好言問道:“你怎麼知道我們是闖王的人?”
那難民先抓了一把生米胡亂塞進口中,然後又含混不清的回答道:“官軍進了村,有人就搶,沒人就燒。大老爺們不搶也不燒,肯定不是官軍。”
“胡說,官軍怎麼會又搶又燒?”李信身旁的一名書吏怒斥了一句,他出身自南京的商賈之家,自然不曉得北方生存環境之惡劣,官軍與流寇對百姓而言也僅僅是一身皮的顏色不同而已。
難民卻一撇嘴道:“莫要試探俺,俺知道,闖王來了不納糧,還要分地主的糧食給俺們窮苦人呢!”
這句話有如一把利劍狠狠的插進了李信胸口,闖王來了不納糧早在崇禎十二年時,劉國能便率先提了出來。但彼時只是流寇們空喊的口號和作秀而已,百姓們對此並不認可。而今,倏忽間數年過去,這句話再次聽來,卻是出自一名逃難的難民之口。
可以想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句話已經在北五省的百姓中,有了相當的分量。
李信突然間就有些洩氣,說到底連百姓都要搶著去投那摧毀明朝大廈的流寇,那這個大明還是他一心要挽救的那個大明嗎?
“你看仔細了,俺們既不是官軍,也不是闖逆流寇,俺們是鎮虜侯麾下的三衛軍。”
一名隊官義正詞嚴的正告那難民。難民聽了嚇得頓時就一哆嗦,然後又死死抱住了胸前的糧袋子。
“你,你們不是闖王的人?”
難民眼睛裡立刻就露出了驚恐萬分的目光,生怕面前這些人又將他到手的糧食搶走。
李信哭笑不得,憑什麼三衛軍的名聲在北直隸還不如流寇了?
這也是李信從未遇到過的情況,三衛軍所到之處就算沒有百姓叫好,至少也會得一箇中肯的評價,這支官軍與眾不同,從不擾民!
就在李信愣神的當口,那難民已經轉身欲跑。幾個衛士立即將他揪了回來,貫在地上,聽憑鎮虜侯處置。
難民嚇得魂飛魄散自以為今日小命休矣,便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口中還含混不清的求饒著:“大老爺饒命,小人狗眼不識泰山,求大老爺饒了小人,饒了小人吧……”
即便如此,這難民始終有一隻手死死的在攥著裝糧食的布袋,彷彿他攥著的不僅僅是一袋子米,而是比他的性命更金貴的東西。
瞬息之間,一個主意在李信面前閃過。
“起來,我讓你加入三衛軍,以後天天有白麵饃饃和大米飯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