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頁)
7月12日,日本向清國發出強硬通告,&ldo;清國拒絕日本的共同改革提案,又無視英國政府周旋兩國合意的好意,仍然堅持日本先撤軍的立場。如此盛氣凌人不聽相勸,將來由此引起的任何事態,清國必須承擔全部責任。&rdo;對此,駐日英國臨時代理公使帕則特,向日本轉達了清國政府的回答,&ldo;清國政府對12日日本的通告感到非常不快,如果日本真心希望維持和平,應該不會拒絕繼續談判。清國政府希望日本政府提出新的改革提案,如果到7月20日為止日本仍不作出決定的話,清國將派遣十二萬清兵部隊登陸仁川。&rdo;
7月13日,俄國公使希特羅伯答覆陸奧外相的電報,表示俄國對日本出兵的抗議到此為止。俄國的退縮讓日本慶幸來自俄國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可以更大膽地對清國實行強硬政策。15日,朝鮮發來最新情報,報告外務督弁趙秉稷代表朝鮮政府,向大鳥公使遞交了拒絕內政改革綱領的回答書,表示在日軍撤軍後,朝鮮政府將自己實施改革。
和平破裂
清國和日本兩國終於走向武力對抗的邊緣,日本政府無視清國政府提出的,7月20日為止,再提出改革新案的警告;清國政府也無視日本政府提出的,7月25日為止,停止向朝鮮運兵的通牒,清國皇帝決心與日本一戰。日本駐清國公使館的海軍情報武官瀧川具和大尉、參謀本部情報武官神尾少佐分別報告,20日、21日、22日清國派數艘運兵船向朝鮮運送作戰兵力。日本認定清國政府無視日本的最後通牒,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日本政府以朝鮮改革案為藉口和清國周旋,贏得了調遣軍隊的時間,而李鴻章對西方列強的調停寄予厚望,錯過了向朝鮮調兵的時機,使清國在朝鮮的作戰力量處於劣勢。
hqread 虹橋讀吧
第12節:戰爭背景(7)
7月18日,駐漢城的大鳥公使向陸奧外相提出包圍皇宮的請求。陸奧囑其先控制王宮及京城外圍,作戰行動需謹慎不得妄動,防止引起外交紛爭。20日,大鳥照會朝鮮政府,蠻橫提出四項要求:第一,日本著手架設漢城和釜山間的軍用電線。第二,朝鮮政府遵循《濟物浦條約》即刻著手建設日軍兵營。第三,放棄朝鮮是清國屬國論,立即將清國軍隊逐出朝鮮。第四,廢除朝鮮和清國間的各項條約。以上要求必須在22日之前作出答覆,否則日本將採取必要的行動。
7月19日,在仁川的村木少佐向大本營報告,清國朝鮮代表袁世凱未通知各國公使館,深夜秘密從京城出發前往仁川,換乘本國軍艦歸國。袁世凱此時歸國搬兵,顯然是對朝鮮內政的干涉,也許是恐懼戰事臨陣脫逃。在離開朝鮮時袁世凱向朝鮮官員放話:&ldo;餘歸國後,會立即率大軍回來!&rdo;袁世凱的歸去,動搖了朝鮮宮廷內的親清派勢力,親日改革派乘機開始蠢蠢欲動。
7月22日,面對日本的最後通牒,朝鮮國王和政府別無選擇,只得回復大鳥,朝鮮同意放棄清國屬國論,業已向清國駐朝鮮臨時代辦唐紹儀提出了撤軍要求。但朝鮮政府的全面退讓沒有阻止日本的咄咄相逼,大鳥終於露出戰爭狂人的真面目。大鳥指責朝鮮的答覆只是口頭應付,朝鮮政府內心其實仍然承認屬國論,此答覆不能算數。大鳥向朝鮮外務督弁趙秉稷遞交了日軍準備進攻王宮的通告文。
7月23日凌晨3時,大鳥命令部署在王宮附近的混成旅團向王宮發起攻擊,朝鮮王宮衛隊奮力抵抗日軍的進攻,日朝戰爭開始。保衛王宮的衛隊很快便被從各城門進攻的日軍打垮,6時20分,雙方結束了僅僅一日的戰爭,日軍佔領了朝鮮王宮。戰鬥結果,朝鮮衛隊戰死40餘人,餘者降伏。日軍繳獲大炮30門、槍械2,000挺,日軍戰死1人,負傷1人。
日本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