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其次,祈求祖先神靈。
慈禧和慈安一起到供奉祖先的景山壽皇殿--這裡從乾隆時期規定作為奉祀&ot;神御&ot;的殿堂,祈求祖先神靈賜福,保佑兒子平安無事。
此後,同治帝不斷出現痘粒,並開始收漿結痂脫落,似乎一切正朝著慈禧期盼的方向發展。
然而,十一月二十日以後,同治帝病情突然惡化,他開始出現毒瘡,而且毒瘡在腰部潰爛如洞,流膿不斷,疼痛不止,面頰腫硬,口噴臭氣。&ot;濕毒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流膿水。……痘後餘毒濕盛&ot;。之後,雖然&ot;痘痂俱落,而腰間潰孔,左右臀部潰孔……&ot;
至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ot;六脈已絕&ot;,病逝於養心殿東暖閣。
少年皇帝還沒有來得及過他二十歲的生日就死去了,雖然朝廷對外宣稱是死於天花,但依然引起了朝野上下種種議論與猜測。
從一般常識上說,在當時的情況下,雖然尚未找到醫治天花的有效辦法和藥物,但就是普通百姓,患天花一般也還不至於死亡,所以民間把天花稱作&ot;天花之喜&ot;,何況是堂堂天朝皇帝,身邊有的是高明的御醫,怎麼就那麼容易死了呢?就是在宮廷裡曾經貼身服侍過慈禧太后的女官德齡,也對同治死於天花的說法有所懷疑,她認為:&ot;同治的身體一向十分健壯的,論到天花這一種病症也絕非就是絕症,只要醫治合法,調護適宜,要治好也是很有可能的,至多不過使同治那樣一個美少年變為麻臉而已。&ot;
另外,從十月三十日發痘到十一月二十日,痘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痘結痂脫落。為什麼此後又突然流毒繼發,而且部位集中腰臀,潰爛流膿,繼發失眠多夢、遺精尿血等併發症狀,又並非是一般出水痘的症狀。於是,同治帝的死因引人聯想。
第48節:同治之死(3)
人們懷疑同治帝不是死於天花,而是死於梅毒!
梅毒是一種慢性接觸性性病。起源於美洲,十五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梅毒透過海員和士兵在歐亞兩洲迅速傳播,十六世紀以後傳入我國廣東嶺南一帶,後逐漸傳入內地,大多流行於社會底層,尤其是花街柳巷。因為患者面板上毒瘡紅腫潰爛,狀似楊梅,民間就名之為&ot;楊梅瘡&ot;,簡稱為梅毒。
人們懷疑同治帝死於梅毒並非毫無根據。
第一,人們認為他有感染梅毒的可能。
根據是同治帝在選皇后的時候,與慈禧發生了意見分歧。婚後,慈禧千方百計地離間帝後二人的關係,派太監阻止皇帝和皇后相見,又強迫同治帝親近慧妃。同治帝雖有一妻四妾(慧妃之外還有瑜妃、瑨妃和珣妃),卻左右不是,不能自主,因此索性誰也不親近,終年獨宿乾清宮。又有傳言說,不止一人在市井中親眼見過同治帝的行蹤。後來,宮中就傳出同治帝出痘病重之事。據此,人們有理由懷疑,皇帝微行時染上了梅毒。
第二,人們認為他臨死的症狀像梅毒。
根據是同治帝從十一月二十日以後,開始出現毒瘡,而且毒瘡在腰部潰爛如洞,流膿不斷,疼痛不止,面頰腫硬,口噴臭氣。後身體潰瘍,並蔓延連線在一起,最後&ot;走馬牙疳&ot;而死。這一症狀與梅毒患者臨終十分相像,因此人們認為他是梅毒而死。
同治帝真的死於梅毒嗎?
我們不能完全排除同治得病以前已經患有梅毒的可能。因為同治帝的微服私訪不僅僅是時人筆記、稗史中的描寫,事實上在《翁同龢日記》中也有記載,因為朝野早已議論紛紛,哄傳皇帝在寵臣和太監的帶領下冶遊、私訪,只是礙於君臣名分不敢直說。問題是,可能感染梅毒的同治帝,是否就一定死於梅毒?
據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