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八)(第1/3 頁)
與幾位同窗踏上游學之路,出了縣城不足百里就遭賊人所搶,趙文華被射傷。我們狼狽而回,商議後去衙門報官。
聽了我們幾人的稟報,縣太爺劉赫嘆謂有心無力,手裡無兵無錢無糧,空有一腔熱血空有一腔熱血啊!
我還是想的過於簡單了,以為縣太爺縱然不願也要做個樣子,誰知他就是感嘆一番不得志,就是不提剿匪。
我一氣之下,隻身去了趙郡投軍,這一世圓了參軍夢。
參軍後才發現將領也是貪贓枉法、粗暴不仁,我承認自己的選擇錯了。
在趙郡待了倆月,新兵因吃不飽偷偷跑了一半,我也想跑,後來想想來了一遭連個生死之交都未交上又有些不甘,就咬牙堅持下來。
剿過匪爭過地盤,因打仗總是衝在前頭升為彈壓,我就有些想法,想做出番事業來。
這時接到李有福託人帶來的書信,李有財要成親,問我可願回去。
我告了假,帶著積攢的銀兩先去縣衙問明買山所需的流程後,才趕回李家峪。
翌日,縣丞帶著倆差役來到李家峪,草草估量了我所居住的山,要價五百兩。
我奉上三十兩謝銀,感謝縣丞不辭辛苦來到這荒山野嶺,另又酬謝倆差役各十五兩。
低聲詢問買山銀兩可否通融些,這價銀……
縣丞意會,笑著說一座石山三百兩足矣,約好日子換契。
買山之事未與族中商議,族長自是不悅,帶著一眾族老上門問罪。
我拿出官印放在桌上,他們立刻鴉雀無聲。
“小子買山按理應告知里正與族長,後來想想李家峪如今還是縣太爺管轄,索性回鄉前去了縣衙報備要買山。小子請問幾位,這李家峪縣太爺的命令還管用嗎?”
幾位族老雖有不忿之色,但不敢出言駁斥。
族長問我官印從何而來。
我大大方方告訴他,我如今在趙郡魯元帥麾下任職。
他又問我買下山,可許族人上山打柴。
可,但得等我圈起來山後才準打柴。
族長長嘆一聲,帶人離去。
李有財成親我給了他二兩銀子,並讓李有福在山腳下豎起木牌,寫明此山有主,未經允許不得入內。
去縣衙換好紅契,順便去牛馬市場買了二十個奴僕回來,指揮他們打木樁用荊棘圈出能用的地兒。
蓋起茅草屋,教他們種玉米、紅薯、土豆、西紅柿辣椒。
期間李大順領著李大伯幾人上山,讓我給他幾個人幫著種地。
我告訴他父慈子才孝,你當年把個五歲的孩子分出去,可想到他可否能活下來,咱們父子情分已盡,你百年之後我會披麻戴孝送你,別的你就不用想了。
他說要去縣衙告我不孝。
我當即命人套車,要拉著一眾人去縣城。
族長打發自家兒子過來阻止李大順的無理取鬧,訓斥他既已分家,就應一碗水端平,四個兒子都應盡心盡力,豈可因家事驚動太爺,罰李大順祠堂面壁思過。
安排好家裡的事後我又回到趙郡。
百戶蔣虎為人貪財好色、好大喜功。各地佔山為王者不計其數,我攛掇蔣虎剿匪,趁混亂中除掉他,暗中收攏跟隨他的人。
元帥魯秉山為人耿直,得罪了戶部尚書,錢糧被剋扣是常有的事,能領到十之五六就是燒了高香,一般就是十之三四,後來更是給他安上莫須有的罪名拿下。
亂世之中投軍就是奔著能吃頓飽飯,結果軍餉領不到,飯吃不飽,主帥又面臨牢獄之災,一時軍心浮動。
我帶人喬裝成山匪,在半路劫下魯秉山並鼓動他回去帶領士兵隨我反了。
他問我反了後糧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