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八)(第2/3 頁)
餉從何而來。
我告訴他軍餉可以以戰養戰;糧餉嗎,我有新糧種,收復附近縣城後,可讓百姓耕種,三個月後就有收成。
還有兩種代糧種,倆月就有收成,到時百姓可自留七成,上交三成供軍隊吃用。
知他不會相信,我從行囊中取出紅薯幹、玉米粒、煮熟的土豆給他品嚐。
同時告訴他,這天下只有我有新糧種,是上天派我來拯救蒼生,真正的天選之子是我。
魯秉山雖心有所動,但顧慮家中老小都在都城,只推脫考慮後再給答覆。
我告訴他,他的家眷我都已妥善安置在元縣,魯元帥可先去探望後再做打算。
就這麼靠著天時地利把魯秉山忽悠到我的陣營裡,當然也少不了許下待天下大定,我與元帥共享富貴的瞎話。
拉起隊伍舉起造反大旗後,李家族人怕受牽連,開祠堂把李大順兄弟這一支除族。
宗族這玩意我不在乎,可李大順兄弟及後人卻猶如天塌地陷,做為補償我免費指導他們種玉米紅薯土豆,並承諾免收一季的賦稅。
我命人張貼告示寫明我李遲另立門戶,與李家峪李氏族人從此不再是同宗。
娶妻時我已二十七歲,魏氏若蘭是致仕趙郡郡守的侄女,二九年紀,如花似玉。婚後倒也過了幾年蜜裡調油的日子,她給我生了二兒一女。
,!
後來大局已定,我登基為帝,昔日跟隨出生入死的將領都賞賜了爵位。族裡出力的兄弟我也封了王。
可朝堂上的暮氣沉沉、陳詞濫調讓我不舒服,只要提出一件不合他們心意的政策政令,他們不是推諉扯皮就是推三阻四。
朝堂上的不快還能忍受,可是回到家還要聽魏若蘭替魏家族人要封賞,實在不能忍受,更可氣的是孩子們在我面前也替魏家人說好話。
魏若蘭一哭二鬧三上吊,哼,真當我沒脾氣嗎?我告訴她,這江山是我一刀一槍拼下來的。
魏家是個大族,有人有糧,沒成事前既不出人也不捐糧,江山穩固了倒蹦噠出來要官要爵位,他們倚仗出了個皇后就想蹬鼻子上臉,誰給他們的勇氣。在你心裡孃家既然重於你親生的孩子,那就別怪我狠心。
我下旨令二皇子李衛過繼給李大壯為嗣孫,貶為庶民。
公主李書瑤嫁回魏家,所嫁之人不得出仕為官,魏家族人往後想要為官那就科考。
皇后一心為私,不堪重任,念其生育有功,就在坤寧宮好生靜養,不得出坤寧宮一步。
聖旨一下,魏家人屁都不敢放一個,更別提替魏若蘭與李衛鳴不平。
李書瑤倒是哭著與我認錯,晚了。
非是我狠心,而是他們的自私涼薄讓我想起了李大順,心寒啊!喂不熟的白眼狼。
太子李敬忠厚有餘,魄力不足,不適合開疆擴土,只能做個守成之君。
我制定了制約宗室的條款。
皇室子嗣往後低娶、嫁低,進宮為媳者,孃家封賞不準越侯爵。
出嫁女所嫁之人,家中不準為官,所出子女準其日後參加科考。
三代之內不得聯姻,違令者斬。
宗室爵位遞次而減,五代後皆為平民,有功者可延續三代,後依次遞減為平民。
又下旨命人組建錦衣衛,直接聽命於我。錦衣衛分為明衛與暗衛,暗衛分佈燕朝的角角落落,探查民間、朝廷眾臣的動向。為了防止錦衣衛權勢過大,我暗中組建了龍影衛,遏制錦衣衛的權勢。
我廣開科舉選拔有志之士,替換朝中思想觀念腐朽之臣。
重新修訂律法、簡化語言、提高糧食畝產、廣開商路,可惜學識有限,遠遠達不到理想中的目標。
我從和平年代而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