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3 頁)
在全球化時代,國家在經濟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的辦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加大經濟活動中的科技、教育投入,在增加本國人民福利的情況下,提高經濟活動的生產率;而另外一種相反的辦法則是,以剝奪本國勞動階層的各種勞動保障、人為壓低他們的工資、放任自然環境的損害為代價,從而贏得競爭中的價格優勢。後一種辦法被形象地稱之為&ldo;競次&rdo;,即所謂打到底線的競爭。顯然,在競次的遊戲中,人們比的不是誰更優秀,誰投入了更多的科技,更多的教育,而是比誰更次、更糟糕、更能夠苛待本國的勞動階層、更能夠容忍本國環境的破壞,一句話,是比誰更有能力向人類文明的底線退化。以競次手段所獲得的所謂競爭力,其內裡是一個民族向道德野蠻狀態的復歸。或許,正是這種野蠻狀態所召喚出來的力量,我們才會使那些老牌資本主義不寒而慄。
人力,作為一個民族國家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實際上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根本。一個國家將人力資源打壓至簡單再生產的底線,就像一個工廠不提折舊費用一樣荒謬。它縱然可以創造短期超常的產出,但決不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野蠻的力量畢竟是野蠻的,它難以與文明的量做長久的賽跑。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中國雖然有超低的勞動力價格,但如果考慮生產率因素,在勞動力密集型製成品方面,創造同樣多的製造業增加值,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僅僅相當於中國的13倍,日本相當於中國的12倍。而如果與韓國比較,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甚至還高20。這意味著,中國用相當於美、日將近1/25的工資換來的僅僅是非常微弱的勞動成本優勢。這就是說,我們僅僅壓低了人力工資,但並沒有換來什麼了不起的競爭力。
應當坦率地承認,有人已經在中國的公眾意識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神話。這個神話使我們誤認為:我們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如果我們的人民不延長工作時間,不降低工資要求,不降低保障水平,他們就會面臨失業的危險。而事實上,人為壓低的工資、內部分配的嚴重不均衡,正是造成中國經濟內需低迷、嚴重依賴出口的罪魁禍首。如果你不知道分配不均在多大程度上壓縮了中國的內需,可以想像一下中國內部對奢侈品的巨大胃口。據說,大多數知名奢侈品品牌在中國的銷量已經達到全球的12。如果將這些消費能力更加平均的分配,那麼,中國對自己完全可以替代外資的本土產品的需求將會如何?&rdo;
講到這裡,方健的情緒有些激動,他憤怒地道:&ldo;將自己的人民當作自然資源甚至比自然資源更低階的資源加以出口,顯然是一種野蠻,對本國自然資源的剝削也同樣是一種野蠻。在這方面,我們一樣有超乎尋常的紀錄。有資料顯示:在引資最為的中國崑山,每畝工業用地的價格從2001年的95萬元降到2002年的8萬元,再降到2003年的6萬元。對於這種競爭性降價,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一位負責人說:&l;我們不降就失去競爭力。&r;這位負責人顯然是誠實的,但這種誠實卻將中國在引資中的競次邏輯暴露得相當徹底。就是因為這種競次性降價,在中國引資之風最為熾烈的長江三角洲地區,&l;零地價、送廠房、政府指定銀行配套貸款, 五免十減半等政策傾銷&r;已經成為常見的引資組合拳。有人形象地將此稱之為政府的&l;割肉比賽&r;。當然,地方政府本身是無&l;肉&r;可割的,這些所謂&l;肉&r;其實都是本國人民的當期福利,都是子孫後代的現金流。透過壓低現行的工資水平,再透過剝奪子孫後代的資源,我們製造的是大量在國內無法消化的產能。如此,我們只好透過傾銷的方式在國際上廉價甩賣。這無異於對國際市場進行一場慷慨的財富捐贈,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漂亮甚至令人驚訝的fdi資料,多少有點慈善排行榜的意味。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