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2/3 頁)
好些,沒得選便不選,只往前看!&rdo;
李夫人看著眼前的少女,心下微驚,這哪裡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只怕心思……但轉念一想細君平日裡的愛好以及她在民間的經歷也能理解,便道:&ldo;多讀書固然好,如果我在你這個年紀能多讀些書該有多好,長些見識而不是埋在深山,可是再看看現在的你,倒不知那是喜是悲!&rdo;
細君放開手,臉色不清,在現在這個年紀,能保護她給她安全感的人已經不在了,所以她只能學著保護自己了。
李夫人在她這般大,還是她的哥哥李延年背著她在山上尋訪奇花異草的時候,在看當下,她心裡黯然,只能說是總比死了強。
出了無緣閣,等春風吹了吹細君,初春還是有些冷的,玉兒連忙為細君披上一件花紋細緻的綠色披風,細君一邊被玉兒攙扶著,一邊思緒放飛,她冷靜下來,方覺不同。
李夫人今日不同往時那般,性子總像是換了一個人,李夫人也能那般平易。
&ldo;你說一個人的性子能有兩個翻天覆地的麼&rdo;細君問在一旁的玉兒。
&ldo;翁主是說一個人有兩個性子?&rdo;。
細君微微點頭。
&ldo;那必定有一個是假的了&rdo;。
&ldo;假的?&rdo;細君反覆思量玉兒的話,突然明白過來人有兩面,其中必定只有一面才是真正的自己,而另一面是……別人。
想清楚了之後,細君心裡輕了下來。
看了眼她旁邊的玉兒,笑道:&ldo;別人都說我心眼多聰明,其實你比我的還要聰明,得,以後要給你找個厲害的丈夫來管你才行&rdo;。
玉兒微赧道:&ldo;我只在翁主身旁,哪兒也不去&rdo;,細君哼笑了一聲也未再言。
第 22 章
這個春天,同樣發生一件大事,四年前出使西域的張騫回來了,漢武帝在朝上召見,隨張騫回來的還有護送他回朝的使者。在朝廷上會見完使者,又在宣室單獨會見張騫。
猗蘭殿,李公公遣人來說陛下今晚會到猗蘭殿用晚飯。
細君看李姬臉上並無過分欣喜,但是她從李姬在公公來過之後語氣的變換中能感覺的到她的激動和興奮。
沒有女人不想得到夫君的疼愛,她還囑咐細君打扮好看些,開春了,天氣暖和些,細君梳了個墮馬髻簪上皇后賞賜的綠嵌寶華勝和那套周身象白墨綠金邊搭配一根墨綠的腰帶的長直裾袍迎接聖駕。
細君心下感嘆難得在猗蘭殿得見天顏,下午,離漢武帝來的時辰還早,她便和玉兒來到園子裡閒逛。
再說宣室,漢武帝摒退宮人,漢武帝見著跪坐的張騫。
漢武帝微微顫抖的手顯示出他此時的激動,他走到殿下,看著張騫不禁道:&ldo;時間真是快啊,想當年朕命你率300人,牛羊金帛以萬數,出使烏孫,如今,你猶如二十多年前一樣,得勝歸來了啊&rdo; 。
張騫跪拜道:&ldo;臣幸不辱命,到烏孫,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國&rdo;。
漢武帝長舒了一口氣,手一下一下的敲著案板,&ldo;當年霍去病在的時候,金城河西,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那是何等的暢快啊&rdo;。
跪在地上的張騫再叩首,無限激動道:&ldo;陛下,臣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以及陛下的雄圖大業&rdo;。
漢武帝深深的望了一眼張騫,目光深遠,彷彿對未來寄予了無限的厚望。
</br>
<style type="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