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9 章(第2/3 頁)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國家陷入了百姓長期吃不飽飯,國家年年入不敷出的境遇。
朱翊鈞想起了他的皇爺爺,一輩子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想要如漢文帝那般天下大治,卻被大臣以年號嘲諷“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
他的父親則是另一個極端,什麼事都不管,全都交給大臣,看起來似乎因為推行新政,有了一些轉機,但國庫仍是年年赤字。
“大伴,”朱翊鈞嘆一口氣,問馮保,“你說,大明真的可以如書中所說,使天下大治嗎?”
“……”
這問題問得,馮保都不知道從何答起。在皇上面前違心的說幾句海晏河清、國泰民安哄他開心當然可以,但沒什麼意義。
朱翊鈞見他又不說話,便笑道:“大伴什麼時候說話也開始瞻前顧後了?”
他轉頭看向馮保:“在我面前,有什麼話直說無妨。”
馮保輕輕搖頭,溫柔笑道:“陛下,身為一國之君,天下共主,若能勵精圖治,恭儉以濟斯民,天下大治只是遲早的事。”
朱翊鈞說道:“對於張先生提出的新政,我倒是有一些想法。”
馮保笑道:“陛下何不與元輔商議?”
朱翊鈞搖頭:“張先生不會答應。”
馮保好奇,究竟什麼改革意見,是張居正這麼激進的改革家都不會答應的。
他感覺到朱翊鈞強大的表達欲,願意充當那個傾聽者,便說道:“那陛下就和我說說吧。”
朱翊鈞拉著他走進暖閣,說了許多自己的想法。馮保越聽越驚訝,他提出的這些改革方向一個比一個超前,其實也只是個想法,要實施起來也有諸多困難和阻礙,難怪他認為張居正不會同意。
馮保能明顯感覺到,朱翊鈞的思想受他的影響頗多,但他也不敢斷定,這一定就是好事。
朱翊鈞是個急性子,但改革偏偏不是件急於求成的事情,欲速則不達,物極必反,歷史上張居正人亡政息就是很好的前車之鑑。
以史為鑑,任何一次改革,但凡太過激進,想要一口氣推翻舊的制度,建立新的秩序,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緩和推行,徐徐圖之,儘量調和各
方矛盾,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才有希望達到理想效果。
改革需要堅定信念,而不是急於求成,激化矛盾。
朱翊鈞坐在炕上,身體後仰,雙手撐在身後:“現在還不是時候,我的想法也未必成熟,且再等等吧。”
馮保驚訝於在他口中能聽到“再等等吧”這樣的話,十四五歲的孩子,當了一年皇帝,竟是展現出幾分少年老成,果真如那些大臣所說,有了些世宗初登大寶時的影子。
今年夏天天氣雖熱,卻沒有出現旱情,到了宿麥成熟的日子,果然就如去年朱翊鈞所說,迎來了一場大豐收。
看到順天府各地呈上的奏疏,很是歡喜,拉著馮保說道:“入秋之後,又是播種的季節,到那時,我們也去京郊瞧瞧。”
這些日子,他日日呆在文華殿,看來是憋壞了,這就開始計劃入秋之後溜出宮去。
馮保沒接話,他自己倒是想得周全:“上次張若蘭出賣我,竟然去向張先生告狀,這次可不能讓任何人發現。”
張若蘭在家讀書,沒來由打了個幾個噴嚏,張簡修從窗戶外探出個腦袋:“姐姐,有人罵你。”
張若蘭打眼一瞧,他身後揹著桃木劍,曬得黝黑,知道的是勤加練習武藝,不知道的,還以為首輔家的四公子從哪兒挖煤回來。
一個月之後,朱翊鈞又收到了四川送來的戰報。劉顯派人佯裝攻打九絲城,白鶴透過箭矢將密信送出:前門地勢險要,防守堅固,不易進攻,建議從後山偷襲九絲城。但後山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