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5 頁)
發動兵變搶奪糧食。
事發後,耿如杞、張鴻功被捕入獄,先後死於詔獄當中。當時各方援兵先後趕到,因為朝廷缺餉,再加上當地文官剋扣,許多士兵迫於無奈劫掠地方,潰散而去。
一部分陝甘精兵流竄回山西,大部分加入王嘉胤軍中。王嘉胤靠著這股潰兵加入,在崇禎三年迅速發展壯大。才成了起義軍中第一等的人物。
楊鶴帶著兩萬精兵上京勤王,整個山西的精兵現在也只有不足四萬人。其中山西、大同二鎮過半的精銳還需要把守邊牆。防備塞外的蒙古人,偌大的太原府。只有張鴻功、虎大威麾下八千人。
至於水師遊擊李英華這個倒黴蛋。在楊鶴退兵後,也被張虎成死死地包圍在介休城。
楊鶴退兵後,劉宣立刻帶領靈石縣五千大軍前出冷泉口,跟著楊鶴的腳步攻入汾州境內。
汾州境內雖然只有汾陽、孝義、介休、平遙四個縣城。但是這四個縣城全部位於太原盆地的肥沃平原之上,論起地方富庶,遠遠超過劉宣麾下的九個縣城。
劉宣治下的九縣,除了洪洞縣還算富庶之外,剩下的城池都是一些山區小縣。儘管這種城池利於守備,很難被外敵攻破。但是畢竟沒有多少油水,很難供養劉宣麾下的兩萬大軍。
打完了這一仗,儘管劉宣算是勝利的一方。但是他的治下,糧秣餉銀已經相當匱乏,在陝北之地積攢下的糧草白銀也幾乎消耗一空。如果能迅速拿下汾州境內的幾個縣城,也能較快的改善一下困難的局面。
在楊鶴退兵的大好時機,劉宣匯合張虎成二部迅速進入汾州境內。張虎成率領冷泉口軍隊攻打介休城,而劉宣則北上攻打孝義、汾州二城。
現在整個汾州境內,幾乎沒有多少兵力。唯一能打的李英華水師。還被張虎成包圍在介休城。面對劉宣氣勢洶洶的五千大軍,孝義、汾州二城幾乎不戰而下。
就連盤踞在平遙、祁縣的李旭升部,也趁著這個機會攻入了太原府。十日之內,就連續攻下了太谷、徐溝、榆次、文水、交城、清源六座縣城。將整個地盤與劉宣連成一片。
可以說太原盆地之內,除了陽曲、太原二縣之外,整個太原盆地的精華全部落在劉宣手中。
這一次奪取的冷泉口北面十一縣。幾乎算是整個山西最核心的精華之地。總人口超過八十萬人。幾乎佔據了山西省人口的五分之一。
就在劉宣連克城池,擴充地盤的時候。他的對手楊鶴只能心情晦暗的率領大軍離開了太原府。
因為吳志勉、賀虎臣二鎮精兵大部分都是騎兵。所以楊鶴輕裝簡行,親自乘馬率領麾下一萬一千騎兵充當先鋒。而餘下的上萬步卒。則在甘肅總兵楊嘉謨的統領下慢慢走在後面。
至於剩餘的三萬輔兵,為了減少消耗的糧草,楊鶴只能在太原府將他們全部遣散。
楊鶴率軍勤王,因為事發匆忙,只攜帶了半個月軍糧。等到了十二月初九,楊鶴才率領筋疲力盡的上萬騎兵趕到了良鄉縣。
眼見軍糧就要耗盡,楊鶴只能向良鄉知縣還醇求援告急。
良鄉只是小縣,上個月還遭受了八旗軍猛攻,糧草損失不小。幸虧鎮守良鄉的大同總兵滿桂驍勇善戰,加上知縣還醇盡力配合,總算擋住了八旗軍猛攻。守住了這唯一一個連通京師外面的通道。
如今楊鶴徵糧,讓良鄉知縣還醇也非常為難。他費盡心力求告士紳,勉強籌集了二百石軍糧應付楊鶴。但是二百石軍糧,只能讓楊鶴上萬人馬食用一日時間。
楊鶴本就是二品文官,知道從士紳口中拿出銀子的艱難。他沒有為難知縣還醇,反而帶著麾下的上萬精騎,一日行軍六十里,當日就趕到了京師廣寧門外。
崇禎皇帝雖然急躁無能,但是畢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傻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