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2/4 頁)
停是清廷一直以來的願望。
至於日本之所以服軟,一方面是中國陸軍比歷史上表現得要好很多,先是牙山大捷一上來就給了日軍一個下馬威,而後平壤戰役雖然失敗,但日軍也是費了很大力氣,並且中**隊撤退從容未留哪怕一點有用的物資。如今,清軍四萬餘人集結於鴨綠江畔,雖然沒有攻擊日軍的實力,但是日軍要想輕易跨國鴨綠江也絕非易事。
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只好假意接受列國的調停,同時暗暗為陸軍登陸直隸,直取北京做準備。
既然已經停戰,那麼接下來就是要討論議和條件以及各國抽取佣金的問題了。
透過和日本方面的秘密會商,赫伯特決定結合各國的要求向中國提出一項後者斷難接受的條件,從而使四國干涉因缺乏足夠的酬勞而宣告破產。
由於英國和俄國利益難以調和,凡是俄國堅持的必然是英國反對的,所以赫伯特通知各國駐柏林的大使,將德國認為最具可行性的“中間路線”轉交所在國政府,以諮進一步討論。
赫伯特的方案首先明確進出口商品子口稅減半,以滿足英國人的要求,因為這樣對德國亦有所好處;其次,對於法國要求廣西口岸稅則優惠,赫伯特也表示支援,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是:赫伯特建議在中國成立由各國參股的鐵路總公司,負責修建中國境內的全部鐵路,包括但不限於橫穿中國北部的俄羅斯-遠東大鐵路。
赫伯特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在一副chayexs。。chayexs。收藏於一百年前的中國地圖上,把中國中東部的全部主要城市連線起來,組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鐵路網,修建和經營這一里程超過兩萬公里的幹線鐵路便是未來多國鐵路公司的主要任務。
威廉覺得,在中國境內如此大規模修建鐵路是清廷無論如何都難以允准的,而這一要求恰恰最為符合德國和俄國的利益,也部分符合法國和英國的利益。
德國主張提出後,法俄兩國首先表示支援,英國則猶豫不決,最後赫伯特在約見羅素時,特意允諾支援英國在鐵路公司中的特殊地位後,格萊斯頓方才允准。
日本起初是不願讓德國將“赫伯特方案”提交四國公議的,因為若是將來中國接受了該方案,那麼日本想要割佔臺灣便是絕不可能了,不過當赫伯特把皮球踢給日本時,日本方面也說不出有什麼比攫取一國鐵路更為嚴厲的條件了。
保全中國領土和主權乃是英國的主要訴求,只有將這一冠冕堂皇的大帽子加上,才能體現出方案的正義性,那麼剩下來就是想出一個讓中國“除割地之外”最為難以接受的條款了,鐵路為一國之命脈,比之礦產、稅則等等更為重要,所以日本考慮之後也便同意了,青木在寫給外交大臣陸奧宗光的報告中說道:此條件確已苛刻至極,想來中國政府不會接受,而願意割臺灣於我國。
威廉的真實意圖在於,利用赫伯特方案加快中國鐵路建設的步伐,一方面這將極大增加德國商品在華的銷售範圍;另一方面,威廉是在為將來的歐洲大戰做準備。一旦俄羅斯至遠東的北華鐵路建成,那麼德國只要打敗俄國,就可以利用鐵路從中國獲得必要的原料甚至人力,而不再懼怕英國海軍的封鎖。
所以,在赫伯特方案正式提交給中國政府後,威廉秘密召開御前會議,要求外交部採取一切手段使方案務必為中國接受。威廉此話一出口,赫伯特等人驚訝的說不出話來,本來是幫助日本朋友搞的一個烏龍方案,難不成還要假戲真做不成?
其實就赫伯特方案來說,英、法、俄三國也是各有打算,英國並不完全瞭解俄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所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困難,格萊斯頓認為,既然俄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心思不死,那麼還不如將其引入一個圈套,將來橫穿中國北部鐵路怎麼修?資金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