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楚王失弓,楚人得之(第1/2 頁)
“小兒膽敢辱我。”
公孫龍提起長劍,就要衝過來將趙括砍死,被兩邊門客死死拽住。
如果真讓公孫龍提劍衝過去,不說將趙括殺死,哪怕是兩個人扭打一團,作為主人的平原君趙勝也會成為七國的笑柄。
身為平原君的門客,決不允許別人這麼做。
“我只是說了一個當初父親教我的故事而已,子秉先生為何如此憤怒,說是辱你?”
趙括眨巴著眼睛,一臉無辜加疑惑,萌萌噠地看著公孫龍。
公孫龍差點一口老血吐在趙括臉上。
不過公孫龍畢竟是公孫龍,涵養極高,在幾個門客連壓帶勸下,重新坐回坐席上。
他憤恨地看了趙括一眼,深吸一口氣,朝著趙括一拜,道:“龍為之前的魯莽向馬服子道歉。”
趙括有些驚訝,端正身體,跪坐好,目視前方。
不是要原諒公孫龍,而是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挑戰來了。
公孫龍道:“當年楚王曾經張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丟了。隨從們請求去找。楚王說:“不用了。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必尋找呢?”孔子聽到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失弓、人得之而已,何必要說楚國呢?”所以,孔子言楚人非人。為何人們贊同孔子的楚人非人,卻又否定我的白馬非馬?”
平原君聞言,頓時來了精神,想看趙括怎麼辯論。
五年前,孔子六世孫孔穿就曾專門來找公孫龍辯論,也是在這裡,被公孫龍這段話辯的無話可說。
當時,平原君就在旁邊看著。
如今,同樣的位置,同樣的看客,同樣的公孫龍,只是坐在公孫龍對面的主角換了。
“呵呵。”趙括先是冷笑兩聲,繼而說道:“首先,孔子從來沒有說過楚人非人,而是說楚人非其他國家的人。孔子是將楚人與其他國人分開,而不是將楚人與人分開。按照君說法,白馬非馬,楚人非人,那趙人豈不是也非人,君是趙人,故君非人也。這次平原君宴請的是人,既然君非人,那就請離開吧。”
趙括擺了擺手,一臉嫌棄,彷彿拍打蒼蠅。
“馬服子,休得胡言,子秉先生乃吾之貴客。”平原君連忙打圓場。
趙括朝著平原一禮,當做賠罪,繼續說道:“其次,人們都贊同孔子的話,不代表我趙括贊同。”
孔穿限於孔子子孫的身份,無論心裡怎麼想,嘴上都要說孔子是對的,但趙括可不是孔子的後代。
眾人聽到這句話,臉色頓時有些不一樣了,特別是其中幾位儒家弟子,如果不是有一定的涵養,已經站出來罵趙括了。
這個時期,華夏雖然還沒有經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孔子的地位遠遠沒有達到後來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步。
但孔子畢竟是儒家一脈的開創者,儒家作為顯學,其開創者的地位及其崇高,絕不是一個年輕人能夠質疑的。
趙括彷彿沒有看到大家的反應,繼續說道:“楚王失弓,楚人得之,代表著楚王的灑脫,同時,也有楚王對百姓的愛護。一把弓而已,丟了就丟了,反正會被楚國的百姓得到。”
“作為楚王,能夠愛護自己國家的百姓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憑什麼要讓他愛護天下的百姓?他沒有這個責任,也沒有這個義務。孔子說楚王不夠仁義,那麼請問孔子可曾對天下百姓“失過弓”?”
公孫龍和幾個儒家的門客臉色忽青忽白,有人想站出來指責趙括,卻又不知道如何指責。
孔子一生都在宣揚“禮”和“仁”,但是他一生都沒能實現自己理想,將“禮”和“仁”的光輝灑向人間。
因此才在晚年隱居,編訂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