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大規模的救援行動拉開帷幕(第1/2 頁)
由余回國後,多次勸諫戎王,戎王卻不肯聽從,反而還逐漸疏遠了由余。
趙任好得知計劃按照他所設想的發展,就又多次派人暗中邀請由余,無奈之下,由余最終選擇了離開戎國,應邀前往了秦國。
趙任好用賓客之禮對待他,拜他為上卿,經常向他詢問征伐戎地的兵勢以及地形等情況。
而由余也是既來之則安之的歸順了秦國,並且一直幫助趙任好不斷地發兵攻打西戎的部落。
眼下的趙任好,看著眼前的這幾位歷經滄桑的名臣,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他們都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所說的話讓趙任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最終,趙任好決定採納他們的建議,聽從他們的意見給晉國提供糧食。
他明白,作為一國之君,不能只考慮個人恩怨和利益,而應該以大局為重,秉持正義和仁慈。
他靜靜地看著邳豹,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和仁慈,緩緩地開口說道。
“辜負我的是晉國的國君,但忍受飢餓苦難的卻是晉國的百姓。
晉公雖然確實極為可惡,但晉國的百姓畢竟都是無罪的。
我不忍心因為晉公有過錯的緣故,就把災禍轉嫁到百姓身上。
更何況,饑荒帶來的痛苦難保哪天不會同樣落在秦國的百姓們身上。
因此,將心比心,我們不能行事如此殘忍無道,免得將來遭受了天譴。”
於是,趙任好決定秦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一場大規模的救援晉國行動拉開了帷幕。
趙任好派人透過渭水的渠道緊急運來了數萬斛糧食,很快,在秦國都城雍城,碼頭邊就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船隻,船上裝滿了糧食。
隨著一聲令下,運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船隻首尾相接,
大量的船隻滿載著糧食,從雍城的渡口出發,自西向東五百里,一路沿著渭水到達了陸路部分的目的地。
隨後,運送糧食的人員又換成了車運的方式,在透過一小段陸路部分後橫渡黃河,然後再透過汾河的漕運北上,最終直接駛向了晉國的都城絳城。
從秦都到晉都,士兵們和百姓們齊心協力,長達八百里的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一輛輛滿載糧食的車輛,為晉國的無數百姓送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一路上,水路的船舶旗幟飄揚,陸路之上的車輪滾滾,數不清的船隻在江面上破浪前行。
遠遠看去,運糧的隊伍如同一條長龍,蜿蜒前行,形成了一道史無前例的壯觀景象,這次規模宏大的內陸河道水上運輸事件,史稱為“泛舟之役”。
在晉國被饑荒折磨得民不聊生的百姓們得知秦國派人送來了糧食,心中頓時充滿了感激和喜悅之情,他們紛紛來到道路兩旁,迎接運糧的隊伍。
當看到那一袋袋糧食時,許多人都哭得熱淚盈眶,深切的感受到了來自鄰國的溫暖和關懷。
在秦國的幫助下,晉國的饑荒得到了緩解,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恢復了正常。
田間又開始有了忙碌的身影,集市也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民間的百姓們紛紛交口傳頌著稱讚趙任好擁有仁義和智慧品德的歌謠。
“晉君無道致天災,雍絳紛紛送粟來,誰肯將恩施怨者?秦公德量果奇哉!”
然而,雖然這次借糧事件,無疑展現出了秦國的大國風範和人道主義精神,但秦晉之間的恩怨情仇卻並未就此結束。
雖然秦國的仁義之舉讓晉國百姓都紛紛感激涕零,但夷吾的心中卻並沒有真正的悔悟。
他依然對於秦國懷有戒心,更是時刻都在擔心秦國在未來會有一天對晉國不利。
秦晉兩國如同兩個巨大的旋渦,在歷史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