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5 頁)
通天道人正要答話,這時接引道人緩緩說道:“兩位皆謬矣!貧道記得老師有言“天尚不全”,可見萬物有缺,乃是常理。截補之事,殊不易為,非天之道!”
接引道人此語,也是借鴻鈞道祖之言,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明言天衍四九之理,暗諷截教立教之基,攻勢不弱於通天道人說元始天尊。
這兩位一虛一實,詞鋒犀利,一時間通天道人也是不知如何應對。元始天尊見了,始平復怒容。
唯有太清聖人冷眼旁觀,見二聖竟然皆有道心動搖之相,恐其教祚不永,不由暗暗嘆息。
準提道人見狀,微微一笑,對通天道人說道:“貧道看來,大道三千,自成一體,截之難以自補,故老師亦有此感慨。好在天道之外,還有大道。道友若能截之以補天道,那才是天大功德,從此截教與天共老,永世長存,可謂萬世不易,豈不妙哉?”
通天道人不由有些心動,問道:“不知道友何指?”
就見準提道人問道:“自然之道可破否?可截否?”緊接著再問:“造化之道可破否?可截否?”又問:“生養之道又如何?”
一連三問,竟問得通天道人心神動搖,萬念紛起!
準提道人尤恐不足,又喝道:“此等千載難逢之機,若坐視不理,不破不截,怎稱截道?怎稱破滅之道?”
通天道人沉思片刻,突然哈哈大笑,說道:“不過是想拖貧道下水,要對付萬壽山,偏生狡詞妄語。便叫你舌綻蓮花,吾回碧遊宮,總可落個耳根清淨!幾位道友好生商議,吾自去也!”說罷,騎奎牛回禹余天去了
太清聖人見狀,也說道:“老道近來身乏體虛,不耐久坐,就此告辭!”也回大赤天去了。
他是堂堂聖人,此體本同天地老,須彌山倒性還存,哪裡會有什麼“身乏體虛”,不過是隱射準提道人和玉帝聯手將他轉世之體強留九天之事罷了。
元始天尊心頭也有些不樂,告辭而去。待回了清微天,有廣成子迎上,元始天尊入了七寶宮,在雲床坐下,突然自語:“好個“道可道,非常道”!西方教心思之大,連吾也始料未及!”
轉頭對廣成子說道:“函谷關之戰,兇險莫測,吩咐吾教下弟子,見機行事,萬不可妄自出頭!”廣成子領命去了。
靈山之上,玉帝最後與準提道人說道:“道友,共伐地仙之事,關係天地氣運,還請多多費心。”說罷朝二聖一禮,也回九天去了。
只剩下接引準提二位,準提道人悠然說道:“漫江撒下絲和線,不知網裡是何魚?”
接引道人笑道:“但得金鰲一條足矣!餘者皆意外之喜!”
不說眾仙算計,卻說秦王政沖齡踐位,九年而冠劍親政,又得尉繚輔佐,內治宮廷,外勤軍事,八載之後,國中猛將如雲,兵精糧足。於是舉國上下,皆有東進之意。
這一日,尉繚上朝,進東征之表,曰:“自平王遷都洛邑,周室衰微,諸侯征伐,四百餘年,死難無數,白骨盈野。天下生民,苦於兵禍,望平亂之師久矣!”“今秦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而山東疲敝,此天賜之機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因此請秦王發兵東征。
群臣聞言,紛紛響應,皆附尉繚之議。於是秦王慨然應允,金臺拜將,以尉繚總督兵事,平定六國;即日三軍東進,兵發函谷關。
這一日,尉繚率大軍駐兵函谷關,見南北二山,隱有紫氣;東西絕壑,一夫可據,不由嘆道:“果然是兵家要地,聖人傳道之所!”又見東邊崤山之上靈雲籠罩,自語道:“此必吾師駕臨,禮當前去拜見!”便將大軍安頓已畢,獨自上崤山而來。
待到了山巔,只見其上一臺,臺上一座廬蓬已然起好。尉繚穩步上前,至廬蓬前,躬身行禮道:“不肖弟子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