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鮮血染官袍(第3/4 頁)
不得不說,如果不考慮皇帝懶政的因素在內的話,這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體系。
腦子裡胡思亂想著,方重勇卻看到王忠嗣陷入沉默,半天都沒說話。
“你回長安,真有把握讓我離開東陽府麼?”
王忠嗣一臉猶疑,很久才憋出這樣一句話來。
不是他沒有信心,而是李隆基越來越喜怒無常,王忠嗣現在真的不知道李隆基到底在想什麼。
“叔父似乎有心事啊。”
方重勇給王忠嗣倒了一杯紅蓮春,他自己則是在一旁幹看著。
年紀不大就喝酒,對腦神經有著不可逆的損傷。方重勇可不希望自己的神童人設變成酒鬼人設。
“確實是有心事。聖人……其實對邊關的情形不是很瞭解。”
王忠嗣幽幽一嘆,這是在把方重勇當心腹在看待了,要不然,類似的話怎麼可能說出口來?
他把方重勇當自己人,不是因為對方是方有德的兒子,而是那句“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如今李隆基的邊鎮之策,真的走得太遠太遠了,已經要超過國家可以承受的極限。
王忠嗣開始跟方重勇講一些他在大唐邊關的見聞,其中的內容,讓方重勇感覺很是詫異。
在李隆基眼裡,邊關將士應該是立功心切,奮勇殺敵,以國為家,以袍澤為兄弟的;應該是以我大唐天下無敵最高目標,並以此為激勵自己的最強信念!
但在王忠嗣眼裡,那些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他們也會害怕,也會懦弱,也會畏懼。
未婚的思念家鄉的青梅竹馬。
已婚的思念家中的妻子與父母。
能不能痛毆突厥,能不能吊打吐蕃,實際上對於這些士卒們而言很遙遠。但與這些勢力的鬥爭,卻又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突厥與吐蕃計程車兵,正是他們交戰的對手!
這就造成了一種錯位,戰爭的勝負有他們的責任與努力,戰爭的利益卻又與他們完全無關。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邊關將士渴望輪換回家,還沒值宿的想盡辦法逃脫兵役。
李隆基或許想把大唐的旗幟插遍西域的每一個地方,可是唐朝邊關的大多數人,卻未必如他這麼想。
他們的願望,更加卑微,更加真實。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方重勇嘆了口氣,感受到了王忠嗣身上的那種情緒。
“聽聞你父平日裡對教導你並不上心,沒想到你竟聰慧若此。”
王忠嗣又倒了一杯酒,將其一飲而盡。
“當年在河西,吐蕃贊普大酋在鬱標川練兵,我麾下兵將都很畏懼,認為不可力敵,想要返回求援。當時我年輕氣盛,並不認為吐蕃有什麼好怕的,於是提刀衝入敵陣。
此役,斬首數千,繳獲羊馬數以萬計。我憑軍功遷任為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可是那一戰……我的部下死了好多人,好多跟我情同兄弟!
如果不是我立功心切,他們……本可以不用死。”
王忠嗣一拳砸在竹製的桌案上,老瓦盆都被震得側翻過去,嚇得方重勇渾身一個激靈。
不知道是因為喝了酒,還是因為情緒激動,王忠嗣雙目赤紅的問道:“你會不會認為,我是想拿麾下士卒的命,去染紅我身上的官袍,鋪就邊鎮大將的青雲路?”
“叔父,您喝醉了,不能再喝了。這種話傳到聖人耳中不好。”
方重勇略有些驚慌的勸說道。
剛才那些話,可是在明裡暗裡的抱怨李隆基,傳出去的話,很容易形成“王忠嗣被貶後抱怨聖人刻薄寡恩”這樣的要命謠言。傳到李隆基耳朵裡,這位坐鎮長安的聖人,還不知道會怎麼處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