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頁)
“老人們做事就是不對!他也是老人,沒他你們打哪來?一輩人做事,下一輩看。該走的禮數那必須走,那是你家教的表現。你二姨叫你怎麼做,你聽著就好了。”趙建國拍著衣服上的麵灰小聲教訓著。
“知道了二姨夫,我一會去隨便買點饅頭,數字夠了就成。”譚良良語氣很恭敬,依舊沒將自己姥爺過壽的事兒放在心上。他根本就不想去!
“就知道會這樣,你二姨給你們備好了。裝車了,大一點的壽字兒的盤子,都是你家的。”
趙建國看著那一車壽禮,心裡嘆息,卻並不說什麼。對於媳婦這種心裡在流血,卻抹一下眼淚,咬了牙嚥了委屈也要硬氣的表現,他無可奈何。
山西女人自古不同,她們做事很少依附在男人的羽翼之下,有著一套屬於她們特有的脾性與方式。遠在清末的時候,男人都去走西口,家裡就剩下老婆孩子,一走十幾二十年,這家放下就放下。只要坐堂媳婦在,就什麼都不用擔心。那坐堂媳婦也做慣主了。再往遠古的時候走,從東晉著名女書法家。善隸書及正書。著有《筆陣圖》的衛夫人至武則天,這些女人身上都有著特殊的剛烈與任性。她們不愛哭,也不嬌弱,凡事自己兒有自己的大主意,屬於中國內陸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群。說來也怪,這山西男人,大部分也並不覺得有事問女人多丟人,遇到事情了,他們在外面能夠很直白的就說出:“這事兒,要問你嫂子。”意思是,家裡的事兒,我不做主。
趙建國對丈人家不是沒意見,可是,人活在世,大禮數那是絕對不能虧的,軍軍那會子差點死了,後來手術沒做好,他不是不氣,可是,晚輩能對老輩子人跺著腳叫喚嗎?這氣兒只能硬生生憋著。
汽車一路顛簸,趙學軍扭臉看著一直沉默的譚良良。良良手裡拿著姐姐給的五百塊錢,臉上氣的幾乎扭曲。
“你準備把自己氣死啊?!”趙學軍拍拍譚良良的腦袋頂。
譚良良抬起頭,看著趙學軍,越想越委屈,不由提高聲音說:“哥,我不是不懂事兒,我不氣,我就是想……我媽要活在現在就好了。”
趙學軍伸出手,使勁在他的腦袋頂按按:“哪兒去買後悔藥的?想自己吧,大姨要活著,肯定希望你過得好,人要活的豁達點。你看你大姐,她說過半句苦嗎?你的任務啊,就是好好唸書,以後對你姐好點,下面那三個小的還要指望你這個哥哥呢。姥姥家那邊……日子久了,他們會想的。其實人離了誰都能過,最多分個過得好不好。我媽說的沒錯,甭管別人怎麼做,你做的事兒,別給別人挑出理來,別叫別人想打你的臉的時候,你把臉面湊到人家巴掌前。記住沒?”
譚良良想了下,大概依舊沒想透,扭臉看著窗外。
“良良,他們現在是過得好,你覺得越來越氣憤。那他們要是還那麼窮,窮的飯都吃不上,要飯要到了你家門口,你是管?還是不管?管你會氣死,不管也是氣死。你選哪種氣死?”
“不管,氣死拉倒!”
“呵……喂!算了啊,事兒趕到門上,你就知道答案了,去了……少說話,別人說啥你應著就好。”
“恩。”
小時候,趙學軍最愛去姥姥家,大概是姥姥家欠錢的緣故,每次趙學軍去了,姥爺就提個大筐子去鎮上給他買糖燒餅。他吃著,舅舅家兒子們看著。他記得在姥姥家那個村,一進村有個老碉樓,碉樓頂上有個磨坊,他閒了沒事兒,就喜歡去碉樓看大石磨輾面兒。那時候,良良還小,跟在他屁股後面流著兩管子鼻涕,一天到晚只會哭,實在煩人。這輩子真奇怪,他沒見良良哭過幾次,大姨去世他都不哭。自己橘子媽說起來,也是滿心滿臉的擔憂:“大姐家的娃們,不哭,這可咋辦?”
汽車晃晃悠悠的走了很久,終於……又看到老磨盤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