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孤勇者》來了(第3/3 頁)
持己見戰成一團。
最後,還是一個貼子的出現,中斷了這個辯論賽。
“歌是龍哥唱的,但是誰寫的呢?松鼠屬於音樂圈還是電影圈?”
徐松的名字讓更多的大眾所知曉。
第二個貼子:
“看似‘貌不出眾’的《孤勇者,怎麼火得一塌糊塗?”
評論也有20多萬,當然也有不少負面*評論。
“第一遍就覺得很難聽,應該是李神龍的號召力才讓這歌這麼火!”
“除了《美麗的神話和《孤勇者,李神龍還有什麼歌能火出圈?”
“又土又不知所云,完全不是松鼠的水平。”
“樓上別譁眾取寵了,成績才說明一切。”
“無病呻吟,聽力下降,摧毀大腦。”
“請問樓上的,你喜歡的歌,能一天不到登頂新歌榜嗎?”
“閣下大腦確實毀了,所以只剩小腦,才那麼小眾。”
不久後,一個貼子因為點贊數,被up主置頂。
這是北皇音樂學院一個高材生寫的:
“撇開歌手、創作人和營銷手段,我以一個半專業的視角,來分析一下《孤勇者為什麼被這麼多人接受。
從音樂層面上講,它確實算不上好聽,但是它的編曲卻與歌詞契合的非常完美。
第一段主歌,只用琴聲,這是為了呈現‘孤獨’的即視感,跟著是電吉他和鼓的出現,這是為了一層一層去渲染這份孤獨感。
哪怕是英勇的警察們,也有‘去嗎?戰嗎?’的猶豫,所以bridge的假聲,就象黑暗中的那束光,讓人更加堅定。
還有第二段副歌之後的宣洩,‘去嗎?配嗎?戰嗎?戰啊!’正常來說,前後應該是用低八度、高八度的音調差去營造強烈對比。
但龍哥沒有那麼好的唱功,就改用了怒音。但效果卻出奇得好。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就是在這裡被徹底點燃,全身起了雞皮疙瘩!
所以,你可以說《孤勇者不好聽,但絕對不能說它不好。畢竟,藝術作品就是面向大眾,越多人喜歡,就代表更成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