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第1/2 頁)
除了人的五穀輪迴之物,有些農戶會在家裡養頭豬,時不時地往豬欄裡填些乾草,等到豬出欄的時候,這滿滿的一欄就是上好的肥料。
不想養豬的,也可以養別的牲畜。
沒錢養牲畜的,就讓孩子們有空了去道上撿,不管是牛、馬,還是驢的輪迴之物,都可以用來肥田,只要撿回來堆到自家田裡,到了秋日就能多收一些糧食。
當然,挖河底的淤泥給田地施肥也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經常組織人挖河裡的淤泥,既可以保持河道的暢通,不虞多雨時節泛濫成災,也讓田地多了許多養分。
這些積肥的方式林林總總有許多,齊遠恆雖然收集了一些,但是民間肯定還有遺漏的好方法,他建議皇帝向全天下徵求更多的方法,然後頒發一部勸農書,將這些積肥的方法昭告天下,並且讓縣裡的衙役們去鄉裡宣講,務必讓全天下的農戶都知道如何因地制宜地積肥。
第三步,則是整備負責農事的官吏,讓他們人盡其職,忠於王事。
農戶們可能種了一輩子田,但是未必人人都精通種田。何時播種,何時澆水,除草堆肥這些事,都是有許多竅門在裡面的。
有人會種田,他家的收成就好,有人不會,他家的收成就差。
為了勸課農桑,從上古之時,朝廷就設立了專門管理農事的官吏,負責指導農戶們種田。朝中有司稼或者司農等高官,鄉間則有力田等小吏,主管農事。
不過許多歲月過去了,每一個朝代,朝廷設定的機構都有所不同,景朝由戶部主管農事,而水利的修繕則歸於工部,負責臨民勸農的官員,是縣令,鄉間則有里正來負責農事。
這麼設定,官員是精簡了,但是對於縣令和里正的要求,無疑提高了許多。若這些人不懂農事,勸農也就無從談起了。
高祖定鼎天下初始,永珍更新,許多官員起於微末,對農事知之甚詳,不會鬧出勸農者不懂農事的笑話,但是隨著承平日久,官場上弊端叢生,人浮於事,不懂農事的戶部官吏,對農桑一無所知的縣令,以及不知農事的里正,都一一冒出來了。
基於此,齊遠恆建言,對於主管農事的官吏,必須進行農事相關的考核,方不會誤了農時。
第四步,上巳節那日,齊遠恆就當著皇帝的面提過了,為了方便農戶們灌溉田地,他建議朝廷在各地廣設水車,恩澤天下百姓。
這樁樁件件,都離不開人力物力,特別是第一步和第四步,預計花費的錢糧不在少數。
齊遠恆的這份建言,好肯定是好的,皇帝不是不懂,但是皇帝預備著二次南征,而且他還有件大事沒有辦妥,這錢糧可是永遠不夠花的。
這件大事,就是他的陵寢。
皇帝幼年登基,並沒有一開始修建陵寢,今年他已是而立之年,這陵寢的修建,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他素日身體不錯,從不覺得自己會短命,所以沒有早早就修建陵寢,但是從現在開始修建,修個十年二十年的話,到時候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這兩件亟需待辦的事,都是緊要事,齊遠恆的建言再好,想到這裡面的花費,景驪就有些猶豫了。
「陛下,農桑才是國之根本,齊兄的這些建議,都是治國良言,陛下為何要猶豫?」衛衍看著皇帝的臉色,驀然想到了什麼,「陛下,若是因為錢糧不湊手,不如臣帶頭捐些俸祿。」
當日,安樂侯開了個「誠心悔改」的頭,向朝廷上繳了一大筆罰金,把其他人都架在半空中下不來了。衛衍覺得他依樣畫葫蘆,為這事帶個捐俸祿的頭,朝臣就算不願跟進,但是身為皇帝的忠臣們,他們若要臉面,不跟進也得跟進了。
「別,你可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去胡鬧。」景驪竟然有機會指責衛衍胡鬧,也是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