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5 頁)
家,黨派互爭。大宋所有的力量,就生生地消耗在了內鬥上了。
只是這位帝王身在九重之上,又如何會知曉,自己遠在南郊這麼個偏僻地方的事情?而且,竟然問地還是自己園中農戶的富裕!
這隻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被有心人惦記上了。這園子四周定然有人在觀察了很久,不然只是一天兩天地,不會知曉自己佃戶的生活好壞地。
他心中既是起了警惕,面色便凝重起來。趙佶看的一愣,疑惑的問道“大哥,怎麼?難道這其中有什麼隱情不成?”
肖遙微微搖頭,卻轉向王冼問道“晉卿,可是公主曾派人來我這查訪過?”王冼給他問的一呆,隨即搖頭,莫名其妙的問道“怎麼這麼問?公主查你作甚?”
趙佶卻是反應快,出聲道“大哥可是問皇姐怎麼突然問起的嗎?”肖遙點頭。趙佶道“你可記得,上次你讓皇姐給官家,進獻的那些個寶物?就是從那時候起,官家似是記住你了。昨日皇姐入宮,回來後,就將小弟喚去,讓我來問問。小弟一琢磨,這事怕是定是官家想問,又不便直接宣你一個布衣覲見,這才讓皇姐找小弟來問的。”
肖遙微微冷笑,搖頭道“看樣子朝中不知哪位相公,對為兄實是照顧的很呢。”趙佶和王冼都是一愣。趙佶詫異道“又關他們何事?”
肖遙這次將自己的分析說出,二人猛省。趙佶大怒,霍然起身怒道“還反了他們了!連本王的兄長都敢窺探。小弟這就找皇城司問問,看是何人如此大膽。再給大哥調一隊王府禁衛來,但有那可疑人物,盡數打殺了就是。看看哪個還敢來刮燥!”
肖遙看著他,不由微微一嘆。這趙佶無論多麼聰慧,終究還是個孩子。遇事只管一面,不能往深處去想。他和趙佶相交這麼久,現趙佶雖是貪玩。卻並不壞。至於後來登基,大花石綱,驕奢淫逸,窮奢極欲的。想來定是被他面前的佞臣特意引導所致。
趙佶本就是半路突然登基,毫無從政經驗。讀書又只是迷戀詩詞歌賦的華美,於那治國治政之道,並沒像其他帝王那般。從小就接受過系統的培養。如此一來,就算是個好人也能給帶溝裡去。更何況趙佶又是天性貪玩的個性呢。
此刻眼見他暴跳如雷的,滿面通紅,知道他定是深覺自己身為王爺,自己的朋友卻被下面地臣屬監視。自尊上下不來所致。但其中關心自己的拳拳之意,倒也是一目瞭然。心下頗有些感動。
當下向他微微擺擺手,讓他坐下。溫聲道“二弟,你既是對一些事隱約有了準備。為何不在平日多讀些治政的書呢?”
趙佶聞言突地一愣,低下頭若有所思。肖遙又道“今日之事。你只看到表面,就急躁暴怒。若是被有心人加以利用,你只是個王爺也還罷了。不過是讓親痛仇快而已。但若是你為帝君的話,可知天子一怒。伏屍千里一說嗎?你當戒躁,遇事先聽先看,多方調查,細細分析,再謀而後動,方是道理。你當謹記!”
趙佶悚然一驚,起身恭聲道“是,大哥,小弟記下了。”王冼在旁聽地二人的對話,面色不由的變了變,欲言又止,終是輕嘆一聲,不再說話。
肖遙身子後仰,微微沉思一會兒,這才道“我這竹園佃戶之所以生活的好,不外乎兩個字——管理。”
趙佶精神一振,端正而坐,仔細聽著。肖遙讚賞地看他一眼,這才又接著道“孔子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已被多少大儒視為金科玉律,然究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活學活用呢?上古三皇之時,天下民智未開,除了有限幾人得了天地存演之道,體四時變化之微妙,而後能自己總結推演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大多數人,實在是並不能理解的。這個時候,就是孔夫子說的可由之而不可知之。
然而隨著時代地變遷,剩餘物品的不斷豐富,人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