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4/5 頁)
攝的電影不同,這是一部轉型之作。
他要放棄以往那種濃墨重彩的表現手段,迴歸傳統的拍攝手法,這就需要在團隊里加入新的合作伙伴,重新磨合。
目前劇本還在修改之中,他在全國各地取景,以北方為主。
林子軒昨天打電話的時候,張億謀剛從魯省的一個偏遠小村莊回來,對那裡的環境很滿意,說是沒有遭到破壞,古香古色,很有味道。
他找了不少地方,都親自去看過,拍攝了不少素材,經過對比才會決定最終的外景地。
順義算是京郊了,林子軒坐車過來需要四十分鐘左右。
他好容易找到地方,是一棟獨立的別墅,裡面的人都挺忙碌,張億謀的創作團隊很完備,這才是一部大製作應該有的景象。
他自報家門,被劇組的人員領了進去。
在一個房間裡,張億謀正在和人商量著什麼,聽到介紹,才抬頭看了看林子軒。
這位華國的大導演四十多歲,面相看起來比較嚴肅,以往林子軒只在雜誌上看到過,電話裡交流的時候也是有事說事,沒談什麼交情。
“小林,你過來看看這兒像不像?”張億謀很自然的招呼道。
他們正在看桌子上的照片,這是一座小村莊的外景和村子裡的建築,照片上被標註了編號,有上百張之多,每一張的拍攝角度都不同。
照片中的村落青磚鋪地,兩邊是高大的青磚房子,都是至少上百年的老建築。
這就是魯省的古商城周村。
“挺好的,有點那時候的意思,要是再破敗點就更好了。”林子軒評價道。
“這個倒是。”張億謀思考道。
他考慮問題還是從美學的角度,認為能找到這麼完整的古建築群落不容易,拍攝出來一定會很有美感,但在幾十年前的戰爭時期,村子不會這麼完善和整潔。
“先把這個記下來,拍的時候注意佈置一下。”張億謀叮囑道。
在他旁邊的是副導演和攝影師等人,商量著拍攝時注意的各種細節。
林子軒雖然有拍攝電視劇的經驗,卻沒有參與過大投資的電影,這次算是開了眼界。
張億謀叫來劇組裡負責改編劇本的人員和林子軒見面,這人以前是一位作家,這次負責劇本的創作,像這種文學性很強的小說改編的難度很大。
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很多,由於時間有限改編成電影必定會進行刪減。
一般來說,邏輯越嚴密的小說越難進行改編。
像是《頑主》,就是幾個段子湊合在一塊,這種小說最容易改編,去掉其中一兩個段子也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活著》就是一部內容相對嚴謹的小說,改編的不好,就會失去原作的味道。
三人來到另一個房間,這是張億謀的工作室,辦公桌上有不少草圖,旁邊還有一摞文學雜誌,看起來張億謀經常翻閱。
“小林,你的這篇小說太沉重了,我想在電影里加入一些諷刺的內容,像是西方的黑色幽默那種型別,讓片子稍微顯得荒誕,這樣觀眾更容易接受。”張億謀表達著他的想法,“我不想拍一個單純悲劇的片子,而是想讓這個片子更有意思。”
“這麼做會不會消解掉故事本身所要表達的意義?”林子軒擔心道。
“這個肯定會有一點,不會按照你原來的故事來,主要考慮到審查這一塊更容易透過。”編劇在一旁解釋道,“劇本里會弱化時代造成的悲劇性,轉而用荒誕代替,這樣就會給人一種輕鬆和解脫的感覺,而不是一味的悲劇。”
“這樣就能透過審查了?”林子軒懷疑道。
“只要改動原本故事裡的一些細節,我想問題不大。”張億謀很有信心的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