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2/5 頁)
大利電影人的投資,姜聞在威尼斯受到了優待。
加上這部影片沒有透過華國國內的審查,反而備受關注,放映當天吸引了大批的片商、影評人和媒體記者,可以說是座無虛席。
姜聞對影片相當自信,事前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這是他目前最好的電影。
他一共就拍了兩部片子,意思是說《許三觀賣血記》比《陽光燦爛的日子》要好。
在拍攝手法上姜聞的確是成熟了,不過《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有一種非凡的想象力,很難說兩部影片哪個更好。
電影放映結束,大家熱烈的鼓掌。
義大利電影人對《許三觀賣血記》給予了讚揚,這出人生的悲喜劇具有普遍意義,不僅講了賣血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展現了普通人面對生活困境時的掙扎和無奈。
其中,葛尤的表演獲得了高度評價,認為他演活了具有東方智慧的人物形象。
葛尤雖然沒有來,不過他可是拿過戛納影帝的演員,在國際影壇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媒體和影評人給影片打出的分數基本上在七分以上,也有八分和九分。
這時候,《許三觀賣血記》的小說已經在義大利出版,雖然銷量上不如《活著》,但在義大利還是引起了不少關注。
如今影片放映,有人或許會去購買小說,互相對照。
電影的傳播範圍更廣,小說則更為深刻,文字能夠帶來想象,影像雖然直觀,卻少了想象的空間,兩者各有優劣。
“姜哥,你的片子評分那麼高,我都沒有信心了。”林曉玲鬱悶道。
“我第一次來也挺在乎這些分數,可你想啊,拿不拿獎最終還是看評委的意見,評委就那九個人,實際上和分數的關係並不大。”姜聞分析道,“你的片子有優勢,九個評委裡有兩個女評委,你就佔了兩票。”(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六章 爭議
姜聞分析的有一定道理,不過決定獎項的不僅是那九位評委,還有場外因素。
有義大利媒體報道了一些小道訊息,由於義大利電影行業這些年一直疲軟,義大利電影好多年沒有拿到金獅獎了,境況頗為尷尬。
在自己國家舉辦的電影節,獎項都被其他國家的電影人拿走,讓他們情何以堪。
今年有一部義大利本土影片入圍,在義大利國內反響不錯。
有訊息稱義大利的政府部門給電影節的組委會施加壓力,一定要讓這部影片獲得大獎。
在頒獎前夕,本屆電影節組委會的主席突然提交了辭職信,更加驗證了上述說法。
你給我施壓,我不幹了還不行麼?
就是這麼任性。
這位主席在辭職信中抨擊電影節的競賽制度,提出應該取消競賽,只頒發一個獎項,那就是“觀眾最喜愛的影片”。
不過,他的這種想法顯然得不到支援。
大家過來就是為了拿獎,就是衝著威尼斯電影節的名頭來的,所以,頒獎還會照常進行。
“勞達迪奧太沖動了,我知道主席的職務不好做,可他這麼說會把電影節變成一般性的影展,降低威尼斯電影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馬克穆勒反對道。
“傳言是真的麼?”姜聞詢問道。
“我也不清楚,勞達迪奧或許是因為其他原因辭職的。”馬克穆勒含煳道。
馬克穆勒作為義大利人,不好評價這件事,這畢竟不怎麼光彩,有暗箱操作的嫌疑。
電影節對外宣傳自然是公平公正,黑幕都是媒體的爆料,電影節絕不會承認有黑幕。
姜聞倒是能理解,華國國內的電影節同樣存在這種情況。
不管怎麼說,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在爭議聲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