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3/5 頁)
投資。
他拿出一千萬入股好夢院線,負責粵省地區的院線組建,準備大幹一票。
這就是國家政策對於產業的影響力,政策出臺後,有人還在觀望,有人已經迫不及待的行動起來。
不光是圈內人,還有來自圈外的資本大鱷。
以往國內不少大型企業對影視行業有所涉獵,但能投資的方向有限,也就是製作影視劇或者建造影視城。
對他們來說,這種投資意思不大。
有了華影集團的存在,他們沒辦法掌控整個電影行業,只能是小打小鬧。
現在不同了,資本大鱷們能插手院線的建設,他們對電影行業的興趣大增,這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
不過他們對這個圈子還不太瞭解,要花時間尋找代理人,或者直接收購和入股民營影視公司,節省時間。
林子軒對此的感受頗深。
這些天他接到不少大企業老總的電話,向他打聽電影圈的新動向,有人甚至直接問好夢公司需不需要融資。
能做到老總的都是精明之人,對市場有著敏銳的洞察力,隨時關注國家的政策走向,判斷投資方向。
林子軒心裡明白,這個圈子的遊戲規則要改變了,資本將逐漸成為主導。
如果說九三年資本進入演藝圈只是試水的話,那麼這次就是來真的。
從整個電影產業的角度看,這是好事兒。
有了資本的注入,在電影投資上,影院建設上,國內的電影產業會快速升級,更新換代,實現電影產業的工業化。
比如以前一部國產電影投資一個億是很難想象的事情,資本進來後,一個億或許只是大製作影片的最低標準。
不投資一個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拍的是大片。
有了資本的介入,豪華影院會像雨後春筍般在國內建設起來。
與此同時,資本也會擾亂影視行業的正常秩序,資本逐利,投資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電影的藝術性。
一方面商業片會獲得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文藝片的生存空間會被擠佔。
在資本的衝擊下,國內的電影行業很可能會進入一個爛片時代。
林子軒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大趨勢,市場化的結果就是如此,他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儘可能的在商業和藝術上保持平衡。
六月份,京城的藝術院校又有一批學生即將畢業。
好夢公司簽了幾名年輕的導演和演員,包括黃小明、夏宇、劉曄和袁荃等人。
林子軒拿出一千萬成立了一個青年導演扶助基金,預備投資五部小成本電影,給那些青年導演練練手。
只要有一個好劇本和拍攝計劃,透過好夢公司的稽核後就能拿到拍攝資金。
好夢公司還會為青年導演提供劇組成員和演員,包括後續影片的上映發行。
以此發掘有潛力的青年導演和演員,為好夢公司做好人才儲備。
青年導演扶助基金每年都會有,金額是好夢公司上一年收益的百分之十,公司賺的越多,基金就會越多。
林子軒出席了青年導演扶助基金的新聞釋出會。
“電影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離不開青年導演,他們才是這個行業的未來,我們願意為青年導演提供這樣的發展平臺,幫助他們走出第一步,希望他們未來能走的更遠,走向世界。”林子軒如此說道。
看著臺下鼓掌和拍照的記者,林子軒有瞬間的恍惚。
曾幾何時,他還是這個圈子裡的新人,騎著腳踏車,拿著劇本到京城電影製片廠尋找把劇本拍成電影的機會。
如今他坐在臺上,有能力給那些剛進入圈子的新人提供拍戲的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