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5 頁)
過後,大家就都知道,這些從大楚來的商船,實力雄厚。實力是最可靠的通行證,即便一開始的時候語言不通,彼此交流都十分困難,但貿易到底還是做起來了。大家拿出東西互相比劃交換,倒也顯得十分和諧。
但是這樣總不是長久之計,所有在周映月的建議下,海商會在有貿易往來的地方,都建立了比較簡單的據點,招募自願留在那邊的人過去定居,學習當地語言,同時也發展海商會的生意。
如是幾年,海商會在海外的勢力,反而比之在國內更大了。——畢竟在國內,民不與官鬥,無論海商會有多少錢,都仍舊必須要受到朝廷的轄制。但是出了海就不一樣了。那些地方都是彈丸小國,武力十分有限,即便是海商們自己組織起來的私兵,也足以滅掉一個國家。
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大楚赫赫威名,傳遍海外諸地。
那時候元恪正在海州,知道海商的勢力逐漸膨脹,心中就已經有了遏制他們的打算。只不過先帝答應將海關前五年的海貿權交給海商會,他也不能出爾反爾。
但就在今年,海關終於還是被朝廷給收回來了。於是元恪立刻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他打算以大楚朝廷的名義,專門組建船隊,護送海商的同時,也一路宣揚國威,讓番邦海國知道大楚皇帝的存在。
這是勢在必行的事。否則時間長了,讓那些人只知有大楚商人而不知有大楚朝廷,豈不是成了變相的獨立?萬一有人生出野心,不願意在大楚當個良民,而打算去海外做個國主,說不定還真就讓他給做成了。
——這番揚威,與其說是做給海外的人看,不如說是做給海商會看。
這組建船隊的事情,就被交給了元子青。理由也是現成的,海關成立時由福王府和海商會共同負責,福王府對於這部分事務也更加熟悉。
海上航行,氣候和風向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適宜出海。所以為了抓緊時間,元子青這段時間忙得腳不沾地,焦頭爛額,回到家裡,是他一天之中難得的休息時間,不願意去動腦子,所以竟也沒有察覺到眉畔在背後做了那麼多事情。
如今他的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終於得了一點空閒,眉畔的藥早就已經換完了。
接下來,朝中便開始就出使的人選作討論了。既然是去宣揚國威,當然是需要一個身份比較貴重,能夠壓得住的人去猜行。而且最好還是有皇室血脈。這就跟當初還是三皇子的元恪去海州鎮守海關,是一樣的道理。否則費盡心思出海,也顯示不出朝廷尤其是皇室的威嚴。
對於養尊處優的宗室來說,乘船出海,去那海外不毛之地——即便如今隨著海貿流入大楚的海外奇珍越來越多,但不少頑固保守之人,卻仍舊覺得除了大楚所在之處,別的地方全都是不毛之地——而且這一去的時間肯定不會短,少則一年半載,多則三年五載,那日子該怎麼過?
所以一商量到這件事,人人便都開始相互推諉。
元恪對這些人的眼界十分失望。這樣的人,即便最後答應了出使,當真能夠宣揚大楚的國威嗎?說不準自己在船上熬不住,有了個三長兩短,那真是丟人丟到海外去了。
所以這些人害怕的時候,元恪心中已經將他們全都否定了。
清河大長公主倒是對此十分積極。她自己是女眷不能去,但她有兒子啊!那是皇帝的表兄,說起來身上也有一半皇室血脈,頭上還盯著小郡王的名號,讓他去出使也是可以的。
自從新皇登基之後,清河大長公主十分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地位的變化。尤其是在求藥之事後,她更成了宗室之中的一個笑話。所以現下,討好新皇,穩固地位便是重中之重。
奈何她自己有心,兒子確實嬌生慣養,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性子,聽得人胡亂傳了幾句海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